您的位置  煤炭能源  煤炭

干熄焦年修工艺控制

  • 来源:互联网
  • |
  • 2020-12-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干熄焦年修工艺控制

1.1停工前的准备

1.1.1停工前的准备工作

⑴ 降温所需的工具材料准备齐全,主要有:

年修降温曲线,记录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水银温度计(0~100 ℃:10支、0~300 ℃:20支、0~500 ℃:10支);低压安全照明灯;手锤、扳手、管钳、撬棍等工具及其它安全防护用品。

⑵ 准备工作的具体实施

检查锅炉各处膨胀指示器完好无损、刻度清晰。

将降温方案、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发放至班组,并组织认真学习。

检修配合人员对降温期间的工作分工明确。

在焦库内存炭足够开工时使用的干熄焦炭。

提前安排好主体、除尘管道、环境除尘、辅机室等处的清理工作。

准备好人孔砌筑、炉体修补所需的耐火砖及泥料。

停工前8小时应进行如下操作:

接到停工通知后通知汽轮机停机,停机完成后关闭主蒸汽切断阀及旁路阀,停止外供高压蒸汽。

关闭后,打开前后水阀。

打开主蒸汽切断阀与汽轮机入口总阀门之间的疏水阀。

干熄焦主体开始降负荷操作,即逐渐减小排焦量、减小循环风量,并在计划停工时间前将焦炭降至“0”料位。

在降低负荷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事项:

及时与焦炉联系装焦,避免因联系不及时而影响焦炭产量;

降负荷要在8小时内缓慢进行,不可对排焦量及风量进行大幅度地增减;

降负荷时必须先降排焦量再降风量,并且保持干熄炉料位在80 t以下;

及时通知除盐水站注意供水量,保持纯水罐水位,避免造成纯水溢流;

注意对锅炉系统的控制(包括除氧器及锅炉本体系统),当自动控制不能进行时及时倒用手动进行控制;

1.2降温降压操作

1.2.1 降温标准

⑴ 温度控制以年修降温曲线为准进行,每小时记录各部数据一次。

⑵ 降温以T5为准,每半小时在曲线的相应位置记录一次,当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调整。

⑶ 降温幅度:

1000 ℃~450 ℃ 17 ℃/h 所需时间约为32小时;

450 ℃~200 ℃ 11.5 ℃/h 所需时间约为22小时;

200 ℃~50 ℃ 4.8 ℃/h 所需时间约为31小时;

在排焦过程中,巡检工要严格监督温度,保证排焦温度在230 ℃以下。

降温结束标准:

T5及各部人孔附近温度达50 ℃左右;

炉顶放散处对循环气体取样,进行检测,以达到如下数据为合格:

CO 50 ppm以下

H2S 10 ppm以下

O2 18 %以上

1.2.2 降温操作步骤

⑴ 在降温操作的初期,应将干熄炉内的焦炭排到斜道口下沿以下1 m左右,停止排焦后通知焦炉全部改用湿法熄焦。

⑵ 联系电气人员解除如下循环风机的联锁保护:

锅筒水位下下限及上上限;

主蒸汽温度上上限;

除氧器水位下下限及上上限;

锅炉给水泵运转中。

⑶ 开始降温操作

①炉顶温度T5由1000 ℃~400 ℃期间,要向气体循环系统内导入大量的N2,这样既可以降低循环气体中H2、CO等可燃成分的浓度,也可加速干熄炉内红焦窒息和冷却的速度。另外,干熄炉正常生产中干熄炉入口中央风道及周边风道上挡板的开度各为60 %,在干熄炉降温操作期间中央风道档板开度可设定为90 %,周边风道挡板开度可设定为30 %。

将空气导入阀门全部关闭。(但要根据循环系统内部气体成分及锅炉入口温度决定阀门的开启)

利用耐热蝶阀调整时,预存压力也将随之变化,此时应用阀进行调节。

预存室压力调节阀及循环气体回流阀手动全部关闭。

将循环风机出、入口、排出装置处充氮阀打开。

当改变氮气充入量时,预存室压力也将随之变化,此时应用阀进行调节。

当降温速度过快时,可采取缓慢降低循环风量、减少氮气充入量和停止焦炭的排出等方法进行调节。

当降温速度过慢时可采取缓慢提高循环风量、增加氮气充入量和进行间断排焦的方法进行调节。

随着蒸发量的减少,锅炉系统各运行设备、控制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当排出装置停止运行后即可根据水质化验结果间断向炉内加药;

随着锅炉入口温度的降低,主蒸汽温度及压力也随之降低,此时可将主蒸汽压力调节阀全部打开,使用主蒸汽压力放散调节阀控制锅筒压力;

为避免温度降低过快,将减温水调节阀手动全部关闭,若发现减温器前后蒸汽温度相差较大,则手动将其前手动阀全部关闭;

降温、降压速度与升温、升压速度相同,即锅筒温度下降速度不得超过30℃/h。注意利用除氧器10℃/h为准,直至手动将除氧器压力调节阀全部关闭,之后关闭其前手动阀;

将锅炉给水泵运行场所切换至现场,确认其最小流量阀打开。

焦炭的排出方法及焦炭在库量的调整按照年修降温曲线进行。

按照下面的操作顺序确认干熄炉内的焦炭是否全部熄灭

确认时间:当T5降至450℃时

现场手动将炉盖打开;

现场手动将提升机移动至干熄炉上方;

从提升机上向干熄炉内目视焦炭是否全部熄灭,确认后移开提升机关闭炉盖;为确保炉内焦炭全部熄灭,还应在运焦皮带处进行确认。

确认焦炭完全熄灭后,将风机前后两个充氮阀关闭。

干熄炉内的焦炭继续按计划进行排出。确认全部排出后,关闭排出装置处的充氮阀,排出系统停止运转,但是吹扫风机继续运行。

② T5由450℃~250℃期间通过向系统内导入空气的方法降温。(在进行此步操作前必须确认系统内部焦炭完全熄灭)

将干熄炉顶部预存段炉顶放散阀(耐热蝶阀)全部打开。

手动移动装入装置将炉盖打开。

将锅炉入口处的非常用放散阀全部打开。

打开1DC两侧及灰斗中部的3个人孔盖并将内部砌体全部拆除。(当打开人孔盖是要进行气体成分的安全确认)

向系统内导入空气进行冷却。在导入空气进行冷却降温操作的1h之内,必须严密注意冷却段及预存段温度的变化,以防止干熄炉内的焦炭再次燃烧。一旦发生焦炭再次燃烧的现象,应立即停止导入空气,迅速打开各N2充入阀往气体循环系统充入N2,并保持循环风机的运行,直到将干熄炉内红焦完全熄灭后再关闭各N2充入阀,转为导入空气对干熄炉内的焦炭进行冷却。

当降温速度过快时,可采取如下方法进行调节:

缓慢降低循环风量;

缓慢降低空气导入量。

当降温速度过慢时,可采取如下方法进行调节。

缓慢提高循环风量;

缓慢增加空气导入量。

锅炉系统继续降温、降压,并应进行如下操作。

当上水量很小时,可间断向锅炉上水,并停止给水加药泵、副省煤器、除氧器循环泵运行;当系统压力低于0.2MPa后,注意各点的疏水排放,以保持蒸汽的流动及避免系统内部积水腐蚀;根据用水量及纯水罐水位,及时通知除盐水站停止除盐水供应。

③ 当T5由250℃降至50℃时采用大量导入空气进行系统冷却。

装入炉盖全开;一次除尘器上部的紧急放散阀全开;锅炉系统的人孔门全开。

二次除尘器人孔门、检查孔全开;中央风道、周边风道人孔门全开;炉顶放散阀全开;

预存室压力调节阀全开;预存室压力设定为10Pa左右;继续采用大风量运转。

将二次除尘器检查口及其上部防爆口全部打开。

手动将二次除尘器内的粉尘放净。

进行气体循环系统内死角的清扫:

预存室压力调节阀全部打开;

空气导入阀全部打开。

当T5达到目标温度(50 ℃)时,进行气体成分检测,合格后,降温结束。

停止循环风机,停止排出装置吹扫风机运行。

停止环境除尘风机运行;停止外供除盐水。

全部设备停止运转后2小时,停止各机组冷却水供应。(冷却水停用后,要密切监视机组轴温升高情况。每半小时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当发现温度异常升高时,要及时开启冷却水,直至湿度不再上升为止。

通知循环水站停止供水,停止所有水泵的运行。

降温操作结束。

1.2.3 降温注意事项

在降温全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全系统均衡降温,即:T2、T3、T4、T5、T6同步降温,以减少因温差过大而对耐火砌体造成损坏。

随着循环气体温度的降低及风量的增加,要密切注意循环风机电机的电流值,避免发生电机过电流事故的发生。

现场排焦时,要在运转皮带处确认无红焦排出。

间断排焦过程中要提前与贮运焦工联系,得到其同意后方可开机,避免造成佣炭事故。

锅筒压力降至“0”前,要充分考虑蒸汽流动,避免造成蒸汽停滞,对系统降温造成影响。

确认干熄炉内红焦熄灭后方可进行导入空气操作。确认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人身事故。

进入循环系统内部前,必须在关闭“γ”射线后且对某气体成分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1.2.4 降温后检修前应做的工作。

副省煤器的人孔全部打开。

排出装置处的人孔全部打开。

锅炉各部的人孔全部打开。

干熄炉下部及上部烘炉用人孔全部打开。

除尘管道各处人孔全部打开。

氮气总阀处堵好盲板,以免氮气漏入系统中,造成人身伤害。

联系射线班维护人员,关闭“γ”射线料位计并确认干熄炉可以进入检修。

联系各相关专业人员对检修设备拉闸断电,交检修人员进行检修。

关闭水封槽上水阀门,停止向水封供水。

锅炉本体及管道、除氧器、副省煤器内水放净,交检修人员进行检修。

1.3年修开工及升温升压操作

1.3.1 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升温所需的工具材料准备齐全,主要有:

年修升温曲线、记录表。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水银温度计(0~100 ℃:10支、0~300 ℃:20支、0~500 ℃:10支)

手锤、扳手、管钳、撬棍等工具及其它安全防护用品。

开工前的检查工作

检查锅炉各处膨胀指示器完好无损、刻度清晰。

将升温方案、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发放至班组,并组织认真学习。

检修配合人员对升温期间的工作分工明确。

除盐水具备正常供水条件。

环境除尘系统检修完成,试车正常,并且正常开启。

提升机、装入装置检修结束,单独、联动试车正常。

排出装置、皮带运输系统检修结束,单独、联动试车正常。

1DC、2DC及输灰设备检修完毕,单独、联动试车正常。

锅炉系统检修完毕并进行如下检查。

检查锅炉内部,明确下列各项:

炉墙完整,严密。

各孔门,防爆门完整无缺,严密关严。

水冷壁管、过热器管、省煤器管等外形无损坏现象,内部清洁。

各测量仪表和控制装置的附件位置正确完整,严密畅通。

无积灰及杂物,脚手架己拆除。

检查汽,气,水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支吊架完好,管道能自由膨胀。

保温完整,表面光洁。

检查各阀门,风门、挡板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道连接完好,法兰螺丝紧固。

手轮完整,固定牢固,门杆洁净,无弯曲或锈蚀现象,开关灵活。

阀门的填料应有适当的压紧间隙,丝堵己拧紧,需保温的阀门保温良好。

各电动阀门、风门、挡板做电动开关试验指示行程一致,传动装置的连杆,接头完整,各部销子固定牢固,电动控制良好。

各阀门,风门,挡板标志,开关方向,位置指示正确。

检查锅筒上的水位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汽水联通管保温良好,无泄漏现象。

水位计严密,水位清晰,照明充足。

来汽门、来水门、放水门严密不漏,开关灵活。

水位计的安装位置及其标尺正确,在正常及高低极限水位处有明显标志。

检查压力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盘清晰,指示为零。

锅筒和集汽联箱上压力表在额定工作压力处画有红线。

检查合格,加铅封。

照明充足。

检查安全阀应符合下列要求:

排汽管和疏水管完整畅通,装设牢固。

安全阀的附件完整,管道保温完整。

防止误动作的措施完整,校验记录完整。

检查承压部件的膨胀指示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指示板牢固焊在固定支架上,指针指示零位。

刻度清楚。

指针不得被外物卡住,指针与板面垂直,针尖与板面距离3~5 mm。

1.3.2 现场清理工作

确认锅炉高低压系统水压试验合格。

锅炉、副省煤器、1DC、2DC、干熄炉内部检查,确认无人、无杂物后,将人孔封闭,利用循环风机进行“气密性”试验。

气体循环系统“气密性”试验合格后,听通知装入开工前备好的冷焦直至将斜道口覆盖为止。

将氮气总阀盲板拆除。

干熄炉本体各水封通水。

“γ”射线料位计投用。

电气、仪表系统检修完毕,试验正常,指示准确。

操作人员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内容如下:

干熄炉系统:

预存室压力调节阀及其旁通阀关闭。

系统冲氮阀全部关闭。(除循环风机轴封用氮气)

空气导入口的塞子全部关闭。

循环风机出口阀全开,入口阀关闭。

预存段炉顶放散阀(耐热蝶阀)全开。

炉顶集尘档板关闭,以避免水汽进入环境除尘系统。

非常放散阀风量调节装置安装完毕。

锅炉系统:

检查所有阀门并置于下列状态:

蒸气系统:主蒸汽切断阀及旁路阀、主蒸汽放散压力调节阀关闭。

给水系统:除氧器给水泵出口阀、除氧器水位调节阀关闭,锅炉给水泵出口电动阀及旁路阀闭。

减温水系统:减温器注水阀、调节阀、疏水阀关闭。

放水系统:各联箱的放水阀、连续排污电动阀、定期排污电动阀、事故放水电动阀关闭。

疏水系统:给水管道、省煤器、蒸发器疏水放空阀关闭,锅筒放空阀、主汽管、过热器疏水阀开启。

蒸汽及炉水取样阀、锅筒加药阀开启,加药泵出口阀关闭。

锅筒水位计的来水阀、来汽阀开启,泄水阀关闭。

所有压力表一、二次阀开启,压力显示正常。

所有流量表一、二次阀开启。

以上准备工作完毕通知除盐水站送水。

待纯水罐水位达到4 m,开启除氧器给水泵,除氧器水位达0水位后,开启锅炉给水泵向锅炉上水。

上水应缓慢进行,锅炉从无水至水位达到锅筒水位计-100 mm处所需的时间,夏季不少于2小时,冬季不少于4小时,水温一般不超过40 ℃~50 ℃。

上水过程中应检查锅筒及各部阀门,压兰等是否有漏水现象,当发现漏水时,应停止上水,并进行处理。

当锅筒水位升至水位-100 mm处时,停止上水。此后,由于加热用低压蒸汽冷凝,锅筒液位会有所上升,可通过水冷壁排污控制液位。

升温前各相关设备调试

各气动调节阀、电动切断阀试验正常,开关灵活。

除氧器给水泵、除氧器循环泵、锅炉给水泵、锅炉循环泵试车正常,随时可以开启。

低压蒸汽送至烘炉用手动阀及除氧器压力调节阀前手动阀前。(压力保持在0.6~0.8 MPa之间),参见气泡泵运转要领。

1.3.3 升温升压操作

升温标准

温度控制以年修升温曲线为准进行,每小时记录各部数据一次。

升温过程中温风干燥阶段以T2为准,红焦烘炉以T6为准,每半小时在曲线的相应位置记录一次,当出现偏差时,要及时时行调整。

升温幅度

常温~160 ℃ 以T2温度为准,升温幅度10 ℃/h,所需时间约为10小时,达到160 ℃后保持38小时,当砌体进行大面积修补后,时间应适当延长;

160 ℃~180 ℃ 以T6温度为准,升温幅度控制在15 ℃/h。到300 ℃后升温幅度开始提高,以30 ℃/h的升温幅度保持。所需时间约为44小时。

温风干燥后的T3、T4、T5均应在100 ℃以上。

温风干燥结束后,应进行氮气置换作业,保证氧气浓度不超过5 %。

T6温度在600 ℃以下时采用调节氮气充入量的方法调节系统内的氧气含量,达到600 ℃以上时方可采用导入空气量的方法调节系统内的氧气含量。

红焦开始装入初期,间隔不应少于1小时,应以T6温度开始下降为基准,来决定装焦,且1小时后方可开始排焦,开始的排焦量应小。

为保证锅炉系统的安全运行,锅炉的升温、升压不可过快、应严格监视锅筒外壁温度,将升温速度控制在30 ℃/h以内。

当主蒸汽温度到达450 ℃以上时,开始投入减温器调节,适当进行升温速度控制,主蒸汽温升每小时不应超过30 ℃。

温风干燥(温风干燥时系统的状态见附表1)

通入低压蒸汽,利用水冷壁排污及锅筒阀将锅筒液位控制在0~-100mm。

启动气体循环风机,控制在最小风量,在风机启动后,应将循环风机入口档板逐步全开,利用循环风机的入口挡板开度来调节循环风量,干熄炉入口档板开度以保证干熄炉内通过焦炭层的汽流均匀分布为目标,一般情况下可将中央风道入口档板打开60 %,环形风道入口档板打开50~60 %。

打开干熄炉炉盖,利用耐热蝶阀调节预存室压力,使其保持正压。

利用非常放散阀调整吸入的气体量,以保持炉内气体压力的平衡同时将系统内的水分排出。

调整低压蒸汽手动阀的开度,根据升温曲线,开始温风干燥。

随着低压蒸汽的吹入,锅炉的压力逐渐升高,应对锅炉进行如下调整。

当锅筒压力升至0.2 MPa时,将锅筒放空阀关闭,以保持锅炉内部蒸汽的流动。

同时冲洗锅筒水位计,并校对水位计指示的正确性。

当压力升至0.2~0.3 MPa时,通知热工人员冲洗仪表管道,并检查各处管垫、焊口等有无泄露。

当锅筒压力升至0.3~0.4 MPa时,依次以锅炉下部联箱进行疏水。

当锅筒压力升至0.4 MPa时,通知检修人员,对各处法兰、人孔、手孔的螺栓进行热紧固,此时应保持气压稳定。当锅筒压力达到0.5 MPa时,一次、二次过热器放空阀关闭、疏水阀微开。此时,水冷壁联箱、省煤器、锅筒要经常排污。

锅炉的升温、升压参照(锅炉启动升温升压曲线温风干燥用)曲线进行,不可过快。

红焦烘炉

温风干燥结束后,进行循环气体系统内部的气体置换,充入氮气,使氧含量降低到5 %以下。

取下紧急放散阀处临时调节板,并将其关闭。

手动关闭干熄炉炉盖,关闭耐热蝶阀,投用预存室压力调节阀,将压力设定为正常运行压力。

将气体循环风机入口档板全开,根据升温情况调节风量。

依次开启除氧器给水泵、锅炉给水泵,控制除氧器及锅筒水位。

将给水热交换器、副省煤器内充满水。

确认给水、炉内加药装置及各取样器处于随时投用状态。

提前与焦炉方面联系,待系统内氧含量不小于5%时,手动投入第一炉红焦,开始按照升温曲线升温。

关闭低压蒸汽手动阀,停止向锅炉内通入低压蒸汽。

升温过程中,当温升出现偏差时,应及时采取调节循环风量及排焦量的方法进行校正。

当T6温度达到600 ℃,开始导入空气时,调整打开空气导入阀处的8个中栓。

随着T6温度达到上升,锅炉系统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逐步投入正常运行状态。

随着不断地装焦,T6温度不断上升,锅炉汽温、汽压、蒸发量不断上升,当蒸发量较小时,使用锅炉给水泵出口电动阀旁路阀上水,控制锅炉水位调节阀上水。

在锅炉开始上水的同时,开启给水加药装置;全开除氧器压力调节阀前手动阀,调节除氧器压力调节阀开度,除氧器开始升温。

除氧器升温速度严格控制在10 ℃/h以内。

锅炉汽压调节采用主蒸汽调节阀全开,而主蒸汽放散压力调节阀进行自动调节。

随锅炉蒸发量的增大,给水量随之增大,当锅炉给水泵出口电动阀旁路阀不能满足上水要求时(锅筒压力达到2.5 MPa时),改用锅炉给水泵出口电动阀上水,既锅炉给水泵出口电动阀全开,之后关闭锅炉给水泵出口电动阀旁路阀。

当各参数达到额定值后,依次投入各自动调节装置运行。

投入各汽水取样装置运行。开启各加药泵,并根据水质化验结果,调节好加药量。

若副省煤器入口温度低于60 ℃,则开启除氧器循环泵,调节除氧器循环泵出口电动阀,控制好相关温度。

待系统全部正常后,联系点检人员恢复各联锁保护装置。

得到领导通知后开始对主蒸汽管道进行暖管(时间不少于1.5小时),准备送汽。暖管结束,接领导通知后,开主蒸汽切断阀向外供汽。

1.3.4 升温注意事项

温风干燥初期,增加低压蒸汽的量不要过快,以免造成升温速度过快。

温风干燥结束后,氮气置换要彻底,使氮气浓度确实降到5 %以下,并且置换时间不少于2小时。

红焦工作要提前做好准备,操作人员提前同焦炉确认出焦时间,及时通知干、湿熄焦,避免影响焦炉生产。

系统内部气体成分的控制:

T6在600 ℃以下时,应采用向系统内充入氮气的方法调整系统内气体成分。

T6在600 ℃以上时,方可进行导入空气的操作。

表9-2 温风干燥时的状态

序号 项 目 开 启 情 况 备 注 开 关 调整开 1 耐热蝶阀 Ο 2 非常用放散阀 Ο 3 循环风机入口档板 Ο 4 干熄炉入口阀 Ο Ο 5 预存室压力调节阀 Ο 6 空气导入阀 Ο 7 风机前氮气吹扫阀 Ο 8 风机后氮气吹扫阀 Ο 9 炉顶集尘翻板 Ο 10 干熄炉底部氮气吹扫阀 Ο 11 空气导入氮气吹扫阀 Ο 12 风机轴封用氮气 Ο 13 炉顶放散氮气吹扫阀 Ο 14 预存室压力调节阀旁路阀 Ο

表9-3 投入红焦前的状态

序 号 项 目 开 启 情 况 备 注 开 关 调整开 1 耐热蝶阀 Ο 2 非常用放散阀 Ο 3 循环风机入口档板 Ο 4 干熄炉入口阀 Ο 5 预存室压力调节阀 Ο 6 空气导入阀 Ο 7 风机前氮气吹扫阀 Ο 8 风机后氮气吹扫阀 Ο 9 炉顶集尘翻板 Ο 10 干熄炉底部氮气吹扫阀 Ο 11 空气导入氮气吹扫阀 Ο 12 风机轴封用氮气 Ο 13 炉顶放散氮气吹扫阀 Ο 14 预存室压力调节阀旁路阀 Ο

各测定点标识说明:

压力:P1:干熄炉预存室压力 P2:锅炉出口压力

P3:循环风机入口压力 P4:循环风机出口压力

P5:干熄炉入口压力 P6:锅炉入口压力

温度:T1:锅炉出口气体温度 T2:干熄炉入口气体温度

T3:干熄炉冷却段下部温度(圆周四点)

T4:干熄炉冷却段上部温度(四周四点)

T5:预存段温度 T6:锅炉入口气体温度

T7:1DC中间贮仓焦粉温度 T8:循环风机入口温度

T9:循环风机出口温度

T10:电磁振动给料器线圈温度

T11:排出装置处温度(着火检测用)

T12:排焦温度

流量:F1:循环气体流量 F2:导入空气流量

F3:循环气体回流量

料位:L1:干熄炉上上限料位 静电电容式

L1’:干熄炉上上限料位 演算值

L2:干熄炉上限料位 演算值

L3:干熄炉料位 下下限停止排出装置运行

L4:“γ”射线料位计

L5:1DC上限料位计 静电电容式

L6:1DC中间焦粉仓料位计 静电电容式

L7:2DC焦粉仓上限料位计 静电电容式

L8:2DC焦粉仓下限料位计 静电电容式

L9:输出焦粉仓料位计 静电电容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