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能源经济  金融

新金融的本质是什么?这家国有大行董事长给出了答案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6-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5月15日,2019中新(苏州)金融科技应用博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中国建设银行601939)党委、董事长田国立作了题为“科技赋能银行转型 金融驱动社会进步”的主题。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科技赋能金融,创新驱动未来”。从银行的角度,我想进一步聚焦,和大家分享关于“科技赋能银行转型,金融驱动社会进步”的一些认识与实践。

  从自动柜员机的问世到无人银行的出现,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都带来了金融行业的重大变革。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行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然在重塑金融业所依赖的信用基础;随着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的积累进化,金融服务将会嵌入任何一个数字场景中,变得更加无形无感和无处不在。科技正在从底层基础设施跃升为顶层创新先导,驱动着银行的流程再造、组织变革和战略转型,催生出智能化、普惠化、化的“新金融”。

  我们认为,新金融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科技为核心生产工具,以平台生态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现代金融供给服务。与传统金融相比,新金融有三个“变与不变”。

  一是服务国家建设的本质不变,但服务内涵全面深化。新金融深入到智慧政务、互联网+监管、新型智慧城市等“数字中国”建设的各个领域,通过融合金融洞察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数字治理能力,推动实现高效透明的运行、精准智能的城市管理和泛在便利的民生服务,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职能不变,但服务能级显著提升。银行不再仅仅是融资等传统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而是融智赋能的资源整合者。通过为企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科技基础设施和集成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全面防范风险,成为与企业共生共荣的全生命周期伙伴,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

  三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初心情怀不变,但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多元。金融走出了银行网点柜台,作为底层服务和触角,广泛融入了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场景,有效需求,为普罗大众提供触手可及、无处不在、精准直达的温暖服务。

  变“从动式”服务为“能动式”融合,用金融“温柔的手术刀”化解社会痛点、赋能社会进步,是新金融的本质要求,也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径。本次博览会期间,大家可以看到建设银行打造新金融的一些实践。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联通从省到村五级机构,上线个月以来,注册用户突破150万人,业务办理量超过490万件;云南319个建行网点、1587台STM设备也可办理政务,成为“百姓身边的政务便民中心”。企业智能撮合平台提供“融资+融智”的一站式服务,实现项目、产品、服务等各类资源的精准对接。住房租赁服务平台致力于满足百姓的阳光安居需求,已在全国近300个中心城市运行,上线房源超千万套,合作机构过万家。“劳动者港湾”践行着让户外劳动者“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饭凉能加热”的朴素初衷。建行大学展开着将金融知识引流到传统金融教育无法覆盖群体的扎实努力。非常欢迎大家前来参观,并和我们分享真知灼见。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未来银行存在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产生了新的定义,引发了无限想象。上述实践更加坚定了我们拥抱金融科技,打造未来生态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相信,主动拥抱新科技的银行不会消失。同时,通过科技能力和金融洞察的深度融合,新金融的服务边界将大大拓展,供给能力将大大提升。银行正在从科技的应用者转变为协同创新者,从封闭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转变为金融生态的超级合作者。建设银行既是金融科技的最大用户,同时也是现代金融科技产品的最大生产商,建设银行非常愿意与各行各业的志同道合者一起共建“边界、彼此、互动生长、共创价值”的命运共同体,携手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服务现代美好生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