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电力运营商龙头中国能源战略全攻略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

电力运营商龙头中国能源战略全攻略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本文主要从电力平衡入手分析国内能源供应平衡情况。我们从供给角度来计算今年的发电增速,以此计算电力的静态缺口。我们的电力生产预测的公式,可以简化为三个分项:一是装机容量;二是利用小时数;三是利用率。

  根据上述公式估计,2022年发电量增速预计在3.66%左右。电力需求本文稍作简化,主要追踪GDP的变化。由于上海疫情的冲击,年内经济增速大概率低于年初市场的判断,电力整体紧张程度有所缓解。

  7月、8月、12月是全年用电高峰期;9月、10月、12月是全年电力缺口最大的三个月。虽然整体上供需相对平衡,但仍存在时间上的缺口。从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差值来看,9月、10月及12月是用电缺口最大的三个月。

  整体来看,在实现电力动态平衡过程中,(1)新能源装机保持较快增速,但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能源在短期解决电力缺口方面仍显弱势;(2)传统能源保供取得一定成效,如果6月1日之后仍按照日产1200万吨计算,全年产量预计超过43亿吨;然而稳价方面,由于边际煤价的成本较高,内外煤价存在严重倒挂,后续再次向下压价难度较大。年内预计政策依然维持较大力度在新能源装机以及保供稳价方面。展望后续,新能源装机保持高增,煤炭行业价稳量升。

  能源供给方面,今年以来发改委多次强调煤炭保供稳价政策,要求各单位全力做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在政策全力保障下2022年我国煤炭产量和增速保持高位。从边际角度来看中国能源战略全攻略,新疆煤炭增速大幅提升,海外煤价高企,边际增量成本较高。原油方面,当下时点,OPEC增产不利叠加页岩油增产不足,加剧国际能源紧张,俄乌冲突常态化,原油价格高位运行态势难改。

  从2009年以来我国共出现了3轮明显的通胀周期,成因分别为需求推动、供给收缩和供需双重作用,其中原油价格高增显著推动通胀上行。由于国内能源结构中,对煤炭依赖程度较高,年内国内通胀整体可控。

  近两年能源紧张主要反映在“电荒”以及能源价格上涨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从电力平衡入手分析国内能源供应平衡情况。

  从供给角度来看今年的电力平衡。基于我国能源结构的国情,我国对煤炭的依赖度较高,尤其是电力热力系统。近年,由于供给侧改革,碳中和,规范、安全、清洁生产等因素,煤炭供给越发刚性,因此我们从供给角度来计算今年的发电增速,以此计算电力的静态缺口。

  静态缺口,动态平衡。需要注意的是,静态缺口是基于年初各项假设做出的计算,在动态过程中,通过供给增加以及需求降低,电力是实时平衡的。而静态缺口更多地是为我们提供一个供需角度,在电力动态平衡的过程中把握基本面现状及其变化可能的路径。

  静态发电增速的预测。下面是我们的电力生产预测的公式,我们简化为三个分项:一是装机容量;二是利用小时数;三是利用率。

  2022年电力新增装机容量2.2亿千瓦(220GW),2022年底预计装机总容量26亿千瓦(由于装机容量是存量数据,这里取两年平均数)。根据中电联预测,2022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为2.2亿千瓦,其中火电新增约0.3亿千瓦(30GW),水电新增约0.2亿千瓦(20GW),风电新增约0.5亿千瓦(50GW),太阳能新增约0.9亿千瓦(90GW)。新增装机中,风电、光伏占比超过60%。

  核电利用效率最高,太阳能利用效率最低。2021年,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448小时,平均每日利用小时数为12.2小时/天;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622电力运营商龙头,平均每日利用小时9.9小时/天;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7802,平均每日利用小时21.4小时/天;风电电力运营商龙头、太阳能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为2232小时、1281小时,每日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为6.1小时/天和3.5小时/天。由于利用小时年度变化无法精准预测电力运营商龙头,这里我们主要使用2021年的平均利用小时数。考虑到水利、风能、太阳能利用强度会有时时变化,我们再额外计算一个利用率指标。

  根据上述公式估计,2022年发电量增速预计在3.66%左右。电力需求本文稍作简化,主要追踪GDP的变化。由于上海疫情的冲击,年内经济增速大概率低于年初市场的判断,电力整体紧张程度有所缓解。电力缺口我们按两种情况来假设。第一,如果后续基建和出口还是维持较高的增速,那么全年用电需求有望接近中电联年初预测的5.5%。第二,如果后续出口显著走弱,那么我们将采用wind一致预期的经济增速,4.3%。

  7月、8月、12月是全年用电高峰期;9月、10月、12月是全年电力缺口最大的三个月。虽然整体上供需相对平衡,但仍存在时间上的缺口。从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差值来看,9月、10月及12月是用电缺口最大的三个月。

  第一小节我们计算了电力的静态缺口,然后实际上,电力是通过降低需求或者提高供给实现动态平衡。这里我们依然从供给角度来看,电力如何实现动态平衡。从供给结构来看,传统能源占据主要地位,而新能源增速较快,我们也从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两个供给角度来分析电力的动态平衡。

  第一,从新能源角度来看,可以通过提高新能源的装机容量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国统一电网建设、储能等)两个方面来提高电力的供应能力。从1-4月装机容量来看,风能、光伏装机增速较高,分别达到45.2%和138.4%。但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过去半年是相关政策密集出台的窗口期,但从政策到项目落地发挥作用仍需时间,还要继续观察中长期的推进情况。长期以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协调电力跨区域输配送、缓解局部用电紧张方面被寄予厚望,但从实际推进的力度和速度来看,目前还处在以制度建设为主的阶段,难以快速转化为有效成果。短期内指望统一电力市场发挥削峰填谷作用缓解能源压力不大现实,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制约了新能源发电效率的提升。

  第二,从传统能源来讲,主要是煤炭保供稳价。目前政策主要在产量、稳价、输运三方面发力,保供取得一定成效,但稳价效果一般。现有的保供稳价机制有以下三类:其一是增产,如4月20日国常会提出确定能源保供增供举措,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今年要新增产能3 亿吨。其二是稳价,如去年十月以来发改委对于市场主体的煤炭价格指数行为多次开展的评估和合规性审查;3月18日国家发改委要求2022年煤炭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的80%以上,煤炭中长期合同须在合理区间明确价格。其三是保障供应链稳定,如4月21日山西提出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外运工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

  整体来看,在实现电力动态平衡过程中,(1)新能源装机保持较快增速,但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新能源在短期解决电力缺口方面仍显弱势;(2)传我统能源保供取得一定成效,如果6月1日之后仍按照日产1200万吨计算,全年产量预计超过43亿吨;然而稳价方面,由于边际煤价的成本较高,内外煤价存在严重倒挂,后续再次向下压价难度较大。年内预计政策依然维持较大力度在新能源装机以及保供稳价方面。展望后续,新能源装机保持高增,煤炭行业价稳量升。

  今年以来发改委多次强调煤炭保供稳价政策,要求各单位全力做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在政策全力保障下2022年我国煤炭产量和增速保持高位。2022年1-2月原煤产量达6.87亿吨,累计同比增加10.3%,3月原煤产量3.96亿吨,同比提高14.8%,增速比1-2月加快4.5pct,3月原煤日均产量1277万吨。4月、5月每天当月产量增速分别为10.7%以及10.3%。煤炭当月产量1-5月累计原煤产量达18.14亿吨,累计同比增长10.4%,原煤生产实现较快增长。自2021年10月在煤炭保供稳价政策支持下我国月度煤炭产量一路上行,同比增速逐月提高,体现出我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正在稳步提高,优质产能正逐步释放,预计2022年全年我国煤炭产量同比增速将保持高位。

  我国煤炭供给区域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华东地区。其中,华北地区产量最高,山西和内蒙古地区煤炭产量占据我国原煤产量“半壁江山”,2022年前4个月数据显示,山西、内蒙古地区原煤产量分别为4.22亿吨、3.92亿吨,两省之和占比达一季度原煤总产量的56.2%。西北地区中,陕西产量最高中国能源战略全攻略,1-4月原煤产量达2.37亿吨,占比16.4%;新疆得益于去年以来的优质产能释放,1-4月原煤产量为1.2亿吨,占比8.3%,同比大增32.3%。主要产煤省份中,除安徽、河南、山东1-4月原煤产量同比略降,其他省份产量均实现正增长。

  从生产的季节性看,四季度原煤产量最高。一般而言夏季是下游用电最为旺盛的季节,但二三季度原煤产量并未出现明显上涨,产量占比在25%左右,或是由于夏季汛期水电发电量较高,可以弥补这部分用电需求缺口。数据显示四季度为原煤产量最高的季节,产量占比为28%左右,下游需求多表现为囤货性需求,一方面是企业为保证春节假期正常生产进行囤货,二是节前大宗商品价格大概率走低,企业此时低价囤货期望来年春节赚取差价。

  我国煤炭供需区域分离,生产地主要位于西北、华北地区。煤炭消费地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地区,供需地域错配导致了煤炭“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运输格局。2021年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安徽等六省(区)煤炭产量超亿吨,原煤产量共计34.94亿吨,占全国的84.6%。其中,晋陕蒙三省(区)原煤产量29.3亿吨,占全国的70.9%。2020年全国煤炭净调出省(区)为晋陕蒙新四个省(区),其中,晋陕蒙调出煤炭17.3亿吨左右。我国煤炭运输方式分为铁路、水路、公路三种,以铁路、水路为主,公路为辅,形成了“九纵六横”的煤炭物流通道网络,其中包括铁路运输的“七纵五横”和水路运输的“两纵一横”。

  煤炭水路运输包括海路运输和内河运输两种方式,根据十三五规划,全国“九纵六横”的煤炭物流通道网络中,水路通道包含“两纵一横”,即沿海纵向通路(渤海湾-广州港)、京杭运河纵向通路(北京-杭州)以及长江、珠江-西江横向通路,满足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煤炭需求。相较于铁路运输,海路运输的运力大,运价低廉,主要是将晋陕蒙的煤炭运输至沿海地区,目前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以“秦皇岛港、天津港、黄骅港、京唐港、曹妃甸港”为主、“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营口港、锦州港、烟台港”为辅的北煤下水11港体系,这十一大港口均分布于环渤海区域,因此统称为环渤海港口。

  环渤海港口在我国煤炭运输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中国煤炭资源网数据显示,2021年环渤海港口累计发运煤炭7.97亿吨,同比增长8.86%。其中从秦、京、曹、黄四大主要运煤港口来看,2021年除秦皇岛港外,其他各港发运量均有所增加,增量最明显的是曹妃甸港。四港合计发运煤炭66932万吨,同比增加8.40%。

  我国是第一大煤炭消费国,煤炭自给率超过90%,但每年仍需进口2-3亿吨煤炭。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一直是全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煤炭产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2021年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内经济复苏,全社会用电量增加,国内煤炭产量超40亿吨但仍存在需求缺口,2021全年我国共进口煤炭3.23亿吨,同比增长6.6%。2021年中国煤及褐煤进口金额前五的贸易伙伴分别是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加拿大、美国、蒙古。印尼2021年煤炭出口量约达4.35亿吨。同时,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也是中国第一大动力煤进口国。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中国从印尼进口1.76亿吨动力煤,同比增加6200万吨,增幅54%,约占中国动力煤进口总量的75%。

  2022年以来,海外煤价高企,煤炭进口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中国能源战略全攻略。1-4月我国煤炭产量为18.1亿吨,同比提高10.4%。今年以来,受国际煤炭供给紧张及海运成本提高影响,1-4月全国煤炭进口量9595万吨,同比下降13.7%;由于欧洲国家禁运俄罗斯煤炭的出口,俄罗斯煤炭转而大量出口印度,澳大利亚煤炭增加对欧洲出口,但从运输成本角度来看,能源成本提升。

  我国石油需求量大,对外依赖度高;主要从中东、俄罗斯、中南美洲和西非进口石油。根据2021年BP统计年鉴,截至2020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储量260亿桶,占世界总量仅为1.5%;2020年石油产量为390万桶/天,占世界总量比重为4.4%,而石油消费量约1423万桶/天,占世界总需求16.1%,简单推算有大约73%的石油系通过进口弥补需求缺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电力运营商龙头,2020年石油进口1287万桶/天,占世界进口总额19.8%。2020年底,我国从沙特阿拉伯进口84.9百万吨石油,从俄罗斯进口83.4百万吨石油,从伊拉克进口60.1百万吨石油。

  俄乌冲突以来,全球原油价格震荡上行,冲击14年来新高。布伦特原油现货价一度冲高至137.7美元/桶,至今仍维持在100美元/桶左右,6月站上120美元/桶。尽管暂未直接影响到国内的原油进口量,但国际能源紧张压力还是通过价格传导至国内。受原油价格影响,今年年内我国成品油价格上调10次,汽油累计上调3265元/吨,柴油累计提价3150元/吨;2021年成品油价格上调15次,汽油累计上调2715元/吨,柴油累计提价2620元/吨。政府也针对石油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今年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对于油气生产重视度,要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压实年度勘探开发投资、工作量,加快油气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巩固增储上产良好势头,坚决完成2022年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天然气产量持续稳步上产的既定目标。在页岩油气方面,提出积极做好四川盆地页岩气田稳产增产,推动页岩油尽快实现规模化效益开发。

  当下时点,OPEC增产不利叠加页岩油增不足,加剧国际能源紧张,俄乌冲突常态化,原油价格高位运行态势难改。6月2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第29次部长级会议决定在2022年7月和8月将原油产量提高64.8万桶/天,提前结束该组织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实施的历史性减产,协议保留了俄罗斯在该组织中的核心地位。由于俄罗斯石油出口量位居世界前三甲,俄乌冲突长期化,OPEC+增产部分弥补俄罗斯因制裁导致的减产,但夏季需求高峰紧张的情况预计无法完全缓解。

  2009年以来我国共出现了3轮明显的通胀周期,分别为2009年末至2015年末,2015年底至2020年初,以及2020年中至今的通胀。

  需求驱动通胀上行。2009年末至2015年末这轮通胀中,PPI从2009年至2011年前三季度快速上行后处于高位,动力煤价格在2012年夏季之前一直处于高位,2012年6月后迅速下行。这轮PPI上行的一大核心原因系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复苏:国内方面,“四万亿”财政和宽货币政策导致实体经济需求高涨。海外方面,2010年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致全球通胀中枢上移,叠加利比亚战争等地缘风险导致的油价上行,由此带来的输入性通胀亦推高了国内通胀电力运营商龙头。本轮通胀在2011年Q2的宽货币逐渐退出后迅速下行。

  本轮通胀中,能源对PPI的支撑依然最为强劲。南华工业品指数在2010年之后同步已经出现回落趋势,而煤炭及原油价格在2010年至2011年三季度的时候,仍在上行,推动了PPI高位运行。2011年底,海外,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是美国页岩油产量的持续增加及伊拉克、利比亚等产油国地缘危机得到缓解后,OPEC原油供给量的持续递增;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快速上行节奏,产能开始逐步释放,供给现在增加。供大于求的现象越演越烈,国际能源价格、工业品价格也开始了长期低位震荡的走势。

  供给端收缩驱动价格上行,国内因素强于海外因素。2015年末至2020年初的这轮通胀周期中,PPI快速上行出现在2015年底至2017年一季度。此轮上行,工业品、能源价格同步变化,但海外原油价格高点主要在70-80美元/桶,相对温和。这轮通胀上行的主因系清理08年后过度的宽松政策,在供给过度的形势下开启了一系列产能退出计划:2012年至2015年期间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为防范系统性风险,2016年国家开始执行煤炭供给侧淘汰落后产能改革。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煤价格在此情形下冲高后并未出现明显回落,而是在大致500-600元/吨的区间内保持稳态运行。

  供需双重作用下的通胀周期。2020年中至今通胀明显有呈现三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普遍爆发,供给因素制约通胀,通胀从底部开始上行,相对温和。第二阶段,2021年,供给限制叠加需求复苏电力运营商龙头,通胀快速上行。此阶段,能源价格开始上行,前期碳中和下产能收缩的影响显现。2022年,国内通胀逐步回落,受海外俄乌冲突带来的供给冲击影响,回落幅度不及预期。由于国内能源结构中,对煤炭依赖程度较高,年内国内通胀整体可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2022年电力缺口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