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生物

节能环保充电机(高效节能充电机使用说明)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节能环保充电机(高效节能充电机使用说明)

 

​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塑料袋的毒性​塑料袋的原料为聚乙烯。塑料袋的确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塑料袋的毒性塑料

XX市XX县智慧城市系统

项目(阶段)

组织单位:XX县公用事业管理局

编制单位:XX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零二零年六月

XX市XX县智慧城市系统

项目(阶段)

组织单位:XX县公用事业管理局

编制单位:XX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零二零年六月

  • 项目概述

  • 1.1 项目名称

  • XX市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阶段)

  • 1.2 项目建设单位

  • XX县公用事业管理局

  • 1.3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 XX咨询有限公司

  • 1.4 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 1.4.1 政策依据

  1. 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

  2. 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的通知(中办发[2003] 27号);

  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5.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的《市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以及国家、省的有关规定;

  6.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2006年7月下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7. 国家、部、省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各专业的技术规程、规范、规定和定额;

  8.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9.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10.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11.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3号);

  12.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13.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16.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17. 《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

  18. 《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制度及2014-2015年工作方案》(发改办高技〔2014〕2652号);

  19. 《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

  20. 《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46号);

  2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

  22.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

  23.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3年1月印发);

  24.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国测国字[2006]35号);

  2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

  26.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7〕第55号;

  27.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

  28.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审定出版);

  29.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国建设部2007)。

1.4.2 标准规范、技术文件

  1.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2.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

  3.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

  4. 《政务信息标准化指南》;

  5. 《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 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编码结构规则》(GB/T14395-93);

  6.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8567-2006);

  7.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9385-2008);

  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GB/T9386-2008);

  9.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12505-1990);

  10.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2007);

  11.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GB/Tl5629-2010);

  12. 《信息技术互联国际标准》(ISO/IEC11801-95);

  13.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GB/T 22239);

  14.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40);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GB/T 2260-2007);

  16. 《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17. 《国家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18.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19.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 17859-1999);

  20.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GA/T 391-2002);

  21.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B/T 18336-2001);

  22.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方案设计指南》(BMB23-2008);

  23. 《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GB/T 31167-2014);

  24. 《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 31168-2014);

  25. 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26. 国家标准《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T 5120-2005);

  27. 国家标准《设备安装抗震设计》(YD/T5059-2005);

  28. 国家标准《通信局(站) 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1051-2010);

  29. 国家标准《通信局(站) 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预算(GA/T70-94);

  31.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55 号);

  32. 《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指导性文件》 公安部;

  33. 《公安部报警监控方案设计要素》 公安部;

  3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367-2001);

  35.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要求》 (GB20815-2006);

  3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3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38.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2887-2011);

  39.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462-2008 );

  40.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 9361-2011);

  4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

  4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

  4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2 版)》 (GB 50303-2002);

  4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12);

  4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4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2007);

  4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12-2007);

  4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49.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75-1994);

  50.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5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2006);

  52.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建标(2007) I64 号];

  5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JJ61-2003)。

1.4.3其他相关文件

  1. 《XX市XX县地下管线普查》;

  2. 《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0);

  3. 甲方提供其他相关资料。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受XX县公用事业管理局委托,我单位承担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根据相关文件及规范,本报告将论证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进行建设的可行性,即对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劳动安全等方面进行研究;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确定投资来源和工程实施进度;对项目进行社会效益评价,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

通过现场考察、专家咨询、基础资料收集等多种方式,采取定性定量分析并举研究。

有关项目功能使用方面的内容,以及建设所需要的有关原始资料事宜,由建设单位负责提供。

  1. 项目建设概况

2.1 建设地址

XX市XX县城

2.2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和建设期

2.2.1 建设目标

为进一步落实XX市XX县关于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要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基础建设、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公共事业服务、产业支撑和管理决策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XX县整体信息化达到川东北地区乃至全省一流水平,决定启动XX县智慧城市项目一阶段建设工作。

1、总体目标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原则,以XX县城城市现状、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部门领域间的信息壁垒, 构建全区统一的新型智慧城市系统平台,实时监测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环境、人口、安全等全方位运行状况,模拟人体特征进行城市诊断,并构建城市从规划到建设到管理的全过程城市运行大数据科学决策中心,通过数据挖掘、系统仿真和模拟实验,建立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和模型体系,以地理信息系统为载体,直观展示城市发展规律、潜在风险、 存在机遇和政策推演效果,充分发挥城市整体优势、聚集效应促使城市管理有序化、部门业务协同化、领导决策科学化,形成以数据驱动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水平,为市民、企业提供优质的生活、生产环境,促进城市建设、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2、具体目标

1) 市民生活便捷化

  1. 提供多样化手段和实现服务模式的快速创新;

  2. 通过虚拟和实体环境应用的结合,提升城市服务的便捷性;

  3. 更全面的进行城市安全运营状态的监控, 有效的预防犯罪和开展事后调查;

  4. 更少的拥堵和排队,打造和谐快捷的人文生活环境。

2) 产业发展高端化

  1. 无所不在的高速信息网络和随时随地的远程信息获取;

  2. 打造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3. 信息融合、共享、互联互通,实现服务创新和产业服务水平提升;

  4. 打破产业分立的边界,从而孕育新型的产业结构,带动集约型产业共同发展。

3) 城市运行一体化

  1. 实时监测突发事件,并快速部署资源进行应对;

  2. 城市运营机构之间的整合与协作,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3. 提升社会和环境问题处理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4. 快速响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实现更为敏捷的城市转型。

4) 行政管理高效化

  1. 基于资源实时状态的优化配置, 有效提升资源产出效率;

  2. 城市资源在区域间和运营机构间的广泛共享,提升资源的利用广度;

  3. 城市资源向公众和企业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增进资源的利用深度;

  4. 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效率, 建立资源使用补偿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3、本阶段目标

惠民、强企、优政、美城为宗旨,在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一方面深化、扩展市政、公共交通、城市交通等方面和应用和服务,完善一阶段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以城市运行大数据驱动城市治理模式、体系创新为主线,以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建立城市运行科学决策大数据应用,拓展智慧城市专项应用,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支撑大城市病治理,在应用实效、产业转型与模式创新方面成为全国样板。实现信息互通、反应敏捷、服务精准、决策智能,城市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达到市民生活便捷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城市运行一体化、行政管理高效化的目标,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2.2 建设规模

本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包含:XX县智慧路灯改造、XX县公交车智能站台建设、XX县城市交通三行系统改造及红绿灯智能通行系统建、XX县市政管网管理监测系统建设。一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市政管理、亮化工程、公共交通等部门业务进行统筹规划和深化、拓展;另一方面实现对全区人口、经济、工业、地理空间、市民服务、城市管理、政府治理等城市运行领域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融合, 涉及交通、公安、应急、民政、人社、城管、市政、环卫、环保、气象、卫生、水利、农业、园林等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对内整个XX县城区地域的政府部门、行业单位、企业和市民, 对外向全市、全省进行信息辐射和提供数据服务。

2.2.3 建设内容

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慧路灯、智能公交站台、城智能交通及市政管网管理检测。

  1. (一)XX县智慧路灯改造

对安汉大道、晋城大道、诚信大道、环城大道、天宝路、府南路等10条街道路灯进行改造,安装集照明、5G、监控、LED宣传屏为一体智慧灯杆约1500盏,铺设电缆约4万米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1. (二)XX县公交车智能站台建设

新建人流、车流监测,道路路况监控,WIFI全覆盖,手机充电等智能公交站台约250处及防撞桩等配套设施建设。

  1. (三)XX县城市交通三行系统改造及红绿灯智能通行系统建设

  2. 道路两侧人行道安装路沿石约200公里,安装智能斑马线约7.5公里,画制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标线约15.5公里,安装车流监控自动放行设备约100组。

  3. (四)XX县市政管网管理监测系统建设

  4. 该项目主要对县城市政雨、污管道、弱电检查井盖安装流量监测、损毁自动报警器约4800个及配套远程监测系统建设。

2.2.4 建设地点

项目(一阶段)的主要建设地点为XX县县城。

2.2.5 建设周期

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资源统筹、共建共享、承载平台与业务应用同步推进的建设原则,计划建设项目实施周期20个月,自2020年8月起至2022年4月结束。

2.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根据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与规模概算,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费用XX万元,其中平台建设费用为XX万元,设备采购及工程费用为XX万元。此外,项目咨询及勘察设计费用为XX万元,项目监理费用为XX万元,招标代理服务费用为XX万元,基本预备费用为XX万元。其他费用为XX万元。项目总体投资费用为XX万元。

该项目资金来源途径为地方自筹。

2.4 主要结论与建议

2.4.1 主要结论

按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20年度工作方案》明确的任务要求,四川省将制定完善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开展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为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推进新一轮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引领。XX市政府明确聚焦5G新基建、拓展5G新应用、谋划5G新发展,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治理效能,构建开放、共建、共享的新型智慧城市。因此,在XX县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正是政策所向。同时在XX县围绕三大定位战略目标、533战略规划和做实10件大事战略抓手机遇期建,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实现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现代化、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也是一个城市科学、高效的顶层设计,对完善优化城市综合管理功能、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四川省、XX市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对加快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政府治理效率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水平。

2.4.2 主要建议

该项目是XX县智慧城市建设第一阶段项目,能初步构建城市运行高效管理平台,对于实现全县城市运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高县城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的高效协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改变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促使一阶段项目的建设,应抓紧启动项目的方案论证与建设。

主要建议:一是按一阶段城市智慧项目为基础试点,进一步开展智慧城市在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行科学决策大数据应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精细化、便捷化应用建设,并加强对全县各个委办局的应用数据引导,避免各行其是、分散建设带来的浪费;二是为保证高质量、按时完成该建设项目,建议市、县各级政府对本项目给予必要技术、财力支持,确保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从而保证系统建设顺利进行。

  1. 区域概况和现状评价

3.1 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为了顺利完成本次项目顺利实施,成立XX县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XX县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组织。

主要职责:

(一) 通过组织、协调、检查控制等各种有效手段,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完成;

(二) 确定项目展示的总体设计、主题及关联内容;

(三) 确定项目展示的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安排;

(四) 组织、协调业务对接、数据共享、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和实施等工作,确保项目进度。

3.2 城市概况

XX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嘉陵江与涪江的分水岭地带,介于北纬30°52′04″~31°15′07″,东经105°36′04″~106°24′07″之间。县城东西相距44.7公里,南北相距42.4公里。XX县与XX市嘉陵区、顺庆区、南部县、盐亭县、射洪县、蓬溪县等6个县(区)接壤,全县幅员面积1108.6平方公里。全县辖44个乡镇,其中16个镇、28个乡。XX县距离省会成都260公里,距离XX36公里,是XX的生态卫星城,属于XX市区半小时经济圈,成渝经济区核心位置。国道212线及兰海高速(G75)纵贯南北,在建的成德南、南巴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在建的遂西高速公路以及规划建设的南绵高速分别射向西南和西北方向联通川内其他重要城市。

3.3自然条件

3.3.1地形地貌

XX县境内地貌呈斗笠形,地处嘉陵江、涪江的脊骨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山脉呈南北走向。全县平均海拔300~400米,是川中盆地典型的丘陵区,丘峦起伏,沟谷纵横,丘坝相间,台阶分明。表现为丘陵地状、沟谷纵横的中低丘中谷地貌。

3.3.2水系

XX县有宝马、紫岩、三岔、江溪、宏桥、龙滩等中小河流。由于处于分水岭,河水均向四周流出,河流源短小。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33亿立方米。XX县境内虽无大江大河,但中心时令河有137条,呈树枝状分布,由鸣龙的华雀山经青狮、义兴、关文、太平、古楼、金源,自西向东呈W型延伸,形成分水岭,使XX县水系呈独特的南北流向,绝大多数河流在境内发源,流出县境,这是XX县水资源缺乏的原因。XX县属涪江水系的溪河有九条,较大的只有羊溪河;其余属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六条即宝马河、紫岩河、三岔河、虹溪河、龙滩河和宏桥河。这些河流均属源短水缺,河道平缓,常易断流,且河床下切较深,利用率不高。

3.2.3气候

XX县属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春季回暖较早,但不稳定,因而雨少常有春旱;夏季较炎热,雨量集中,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7.1~17.6度;年总降雨量894.6~976.9毫米;年总日照1445.3小时;无霜日数平均为306天。

3.4经济概况

2018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13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0.77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50.17亿元,增长12.7%。从生产的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1%,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1%,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8%,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人均地方生产总值25170元,同比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26.4:38.3:35.3调整为25.2:37.6:37.2,与2017年相比,一、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分别下降了1.2、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1.9个百分点。

2018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78.59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7.76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40.78亿元,同比增长10.2%;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20.05亿元,同比增长14.0%。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6%。

2018年,全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046万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各项税收39097万元,同比增长2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1765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3783万元,同比增长53.3%;教育支出63987万元,同比增长0.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1681万元,同比增长89.6%。

3.5历史沿革

XX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百濮先民活动。夏、商、西周时期,县境先隶梁州、后属雍州。东周、春秋、战国为巴国属地。秦隶巴郡,汉隶充国,晋属充国与安汉县,隋隶晋城与安汉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建XX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并入XX,3年之后,复又置县。从唐至民国时期,隶属数易,政区屡变。1949年12月14日,XX和平解放,历属西南区川北行署区XX专区。1955年恢复四川省建制,XX隶四川省XX地区。

3.6 建设区域发展规划

3.6.1 XX县城区人口及用地规模

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2030年XX县核心区总人口规模为20-22万人。 城镇建设用地为22平方公里。

3.6.2XX县城区路网规划构成

1、城市道路等级结构

原本按照XX县城市人口的等级规模,XX县道路等级应只分为干路和支路,但考虑到其本身有融入XX市的大XX发展的可能性,故本次XX县道路等级按照大城市道路等级进行划分,以充分预留道路交通资源,从而使XX县未来能更好的对接和融入大XX。道路等级分为:

(1)主干路

主干路与快速路共同构成城市骨干道路系统,承担不同功能用地之间的交通集散,是城市各片区用地功能布局的重要网络系统。

主干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联系跨区之间的交通,是主要客流走廊的载体。主干道不要求全线封闭和立交,可采取灯控、局部隔离等方法设置,以快速、通畅为目标,既解决快速交通通道又避免对原有道路网系统的影响。

主干路作为城市的交通性干道,在道路两侧不宜布局吸引大量人流、车流的公共服务设施。

(2)次干路

集散和分流主干路交通,服务于城市用地,是不同土地利用的交通集散道路。

(3)支路

直接服务于城市土地利用的交通集散。

2、城市道路网布局

未来XX县将会把多扶场镇纳入县城,所以未来的城市路网布局也将会形成原县城和多扶两个组团,两组团内部道路自成系统,两组团间的交通主要依托城市化改造后的原国道212线快速通道和与之平行的南侧联系道路。

原XX县城将形成两横两纵的道路主骨架。北横为:原国道212线及晋城大道,道路红线宽度30米;南横为:城市南端连接XX与多扶的道路及现状东西向谯周路,道路红线宽度50米。东纵为:现状南北向谯周路,道路红线宽度50米;西纵为:安汉大道,道路红线宽度42米。

多扶组团将形成 两横两纵的主干路格局。东西向的两横为:现状国道212线及国道212线南侧的主干路,道路红线分别为40米,30米;南北向的两纵为:联系规划区北部与现状国道212线及其南侧主干道的联系道路,联系规划区北部与现状国道212线及现状镇区的联系道路,道路红线均为21米。

其他干路和下层次支路在此基本上形成结构合理、功能明确、衔接有序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达到高峰不拥堵,平峰畅通。

3、道路技术标准

(1)设计车速

主干路40—60公里/小时,次干路30—40公里/小时,支路20—30公里/小时。

(2)红线宽度及断面组织

红线宽度不是决定道路等级标准的主要因素,交通流量及交通速度以及由此要求的车道数量、开口限制及优先通行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考虑到XX县的实际用地情况及将来融入大XX后道路交通设施的提升空间,建议道路红线宽度以不超过50米为宜,并适当提高路网密度,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

同时本次规划要求在XX县下层次详细规划中应更多地在主干路两侧的用地利用控制方面充分体现主干路的设计要求。

主干路:30—50米,二至四块板型式,双向4—8车道。

次干路:24—30米,一至二块板,双向4—6车道。

支路:7—20米,一块板,双向2车道。(图中未全部表达)

3.7 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前景

经济发展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化道路。XX县农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有机农业方面在XX市乃至川东北具有优势,因此,XX县城打造以有机食品加工、机械为主的新型工贸城市可发挥其优势、打造特色、融入区域。

3.8 建设道路现状

本项目所及道路现已经基本建成。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再次召开,标志着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执政的主体工作和重点工作,也标志着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的出台和落定。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求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推进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内在品质;要求围绕创新发展主题,引导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向企业和园区集聚转化。因此XX县打造新型工贸城市波澜壮阔,成就可期。

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急剧的市场竞争、资本的快速流动、不断分化的利益群体、紧张的公共资源、公民社会的崛起等,暴露了城市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突出反映在:城市规划缺少前瞻性和科学性、公开性弱;城市建设追求盲目扩张,无序建设,集约性低; 城市管理方法手段落后,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不适应。导致人口过多、房价过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紧张、公共安全事故突发等大城市病扩展蔓延,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所以当前亟需对城市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的整体性更新,建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方式转变、完善治理的可持续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在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后,XX县城根据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要求围绕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提升区域竞争优势,提升城市管理和政府治理能力。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来构建智慧城市系统项目,重点解决现阶段城市基础数据资源整合已具成效、城市决策应用发展不足的问题,解决城市跨部门业务协同已具基础、全面统筹手段不足的问题,解决大城市病扩展蔓延、热点难点痛点问题难以治理的问题,解决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突发、防范困难、城市安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脱节,难以形成一盘棋的问题。

4.2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4.2.1 实施智慧城市系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对优质城市公共空间需求,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根本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城市优质公共空间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人民群众渴望政府能够提供像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一样的以人为本、有生态亲和力、优质的公共空间。但是由于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造就了非常复杂且日益增多的城市管理盲区。在许多城市中,建筑内部光鲜亮丽,小区里面也非常清洁,但是公共空间却是一片混乱,许多传统的门前三包不到位,有许多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变成了脏、乱、差 的代名词,成为中国式贫民窟的所在地。

城市公共空间是全体人民最宝贵的资产,也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的最主要的载体。优质城市公共空间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优质城市公共空间,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智慧城市系统,可以将传统的被动的城市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城市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和处理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良好的城市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城市公共空间,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4.2.2 实施智慧城市系统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的城市管理范围十分宽泛,涉及土地、规划、建设、环保、市政、供水、燃气、电力、电信、市容园林、城管执法等多个部门。城市管理主体的相对独立和职能的交叉导致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复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盲区的出现。部分部门如土地、规划、建设等部门建有专用的监测系统,可以较为便捷的进行监督检查,实行主动式行政执法。但多数部门主要依靠各自部门开辟的群众举报电话、人员定点巡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是典型的被动式行政执法,不仅资源不能共享、管理效率低,而且运行成本较高。

实施智慧城市系统,可以将城市管理工作的所有对象纳入系统,并进行编码识别和管理权属登记,一旦管理对象出现问题或发生管理事件则可及时通知其管理部门进行处理,有效改变管理主体分散、职责交叉的现象,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系统通过网络化进行技术的无缝拼接,可以实现不同专业部门的管理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整合和系统化,高度整合和有效利用了管理资源。通过系统设立的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双线运行,相互监督强化,再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拼接,使管理行为从传统的单向指令变为循环反复检查落实,从发散变成反馈追踪,从而形成了专业部门之间的合力,形成了上下左右之间协调管理,推进城市管理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

4.2.3实施智慧城市系统是解决大城市病蔓延,提升城市管理和政府治理水平的需要

城市要健康、稳定、高效的运行,必须要解决因城市财富积累速率与民生幸福要求不同步、城市规模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不匹配、城市规模发展与流动人口集聚不协调、城市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同调、以及城市化高速发展与现代城市管理水平不适应等现象造成的大城市病扩展蔓延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人口过多、房价过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资源紧张、公共安全事故突发等一系列的热点、难点和城市痛点问题。

4.2.4实施智慧城市系统是构筑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实现运行可靠的安全城市建设的需要

城市的健康运行,安全是基石。现代城市管理和政府治理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以保障生产安全、市政设施运行安全、公共空间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建设安全放心的城市。

2015年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要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

4.2.5实施智慧城市系统是实现传统决策向数据决策、科学决策转变,加快推进城

市管理智能化的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将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改变过去城市管理过程中传统的人工决策、经验决策的方式, 极发展建设城市管理方方面面的运行模式和对应的决策模型,努力形成利用业务数据监测、事务模型分析、城市体征指标动态趋势展现、重大事项科学决策支持的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机制。

4.2.6实施智慧城市系统是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全环节,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体制的需要

第二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 首次提出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这就要求在城市管理中要转变过去只重管理的方式,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规划,多方共建共享,加强规划和管控,并且一定要抓住城市管理和服务这个重点, 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 建立全过程城市管理规范。加强城市管理边界衔接,建立覆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口径统一、相互衔接的城市管理规范,消除管理盲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1. 总体设计方案

    提高环保意识:少吃口香糖,自我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不使用非降解塑料袋、快餐盒等。

5.1 设计思路

以XX县城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为目标,以惠民、强企、优政为宗旨,以让城市更宜居、让产业更发达、让生活更便捷、让百姓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为方向,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原则,按照整合、优化、共享、外包的理念,整合资源、整合系统、整合服务,采用先进成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为城市管理者及各行各业智慧应用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图:XX智慧城市总体设计思路

5.2 设计原则

5.2.1统一规划,统一指导

遵循统一的标准,统一规划建设XX县智慧城市,在总体规划与指导下,在规范上与XX县智慧城市相关建设项目保持一致。

5.2.2并存过渡、逐步整合

在各原部门体系的基础上,统一交换、服务和技术支撑体系,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并存过渡、逐步整合原则,有序推进;同时,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做到协同建设,协同应用。

5.2.3横向建设,纵向对接

XX县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应用试点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流程和组织实施办法,然后向条件成熟的领域推广。

5.2.4 统一协同,资源共享

遵循统一的标准,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权限的不同,共享信息资源。同时,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既能保障数据同步,也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

5.2.5 安全可靠,高效易用

项目建设中必须将数据资源的安全保密放在首位,确保网络和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易用性。

5.2.6面向未来,适度超前

XX市XX县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并且随着XX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利用的需要和要求也将不断提高,所以智慧城市建设,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案设计强调可持续性,预留对未来技术发展的空间,适度超前规划,强调新思路、新技术、新模式在智慧城市设计中的运用,满足XX县未来5—10年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要求。

5.3 设计目标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原则,以XX县城市现状、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部门/领域间的信息壁垒,构建全区统一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环境、人口、 安全等全方位运行状况,模拟人体特征进行城市诊断,并构建城市从规划到建设到管理的全过程城市运行大数据科学决策中心,通过数据挖掘、系统仿真和模拟实验,建立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和模型体系,以地理信息系统为载体,直观展示城市发展规律、潜在风险、存在机遇和政策推演效果,充分发挥城市整体优势、聚集效应促使城市管理有序化、部门业务协同化、领导决策科学化,形成以数据驱动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市民、企业提供优质的生活、生产环境,促进城市建设、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5.4 项目总体架构

根据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总体规划,项目总体架构分为四个层面:

一是1大平台,即XXXX县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二是4大云服务,即政府行政云服务、市民云服务、企业云服务、城市运行云服务;三是12大智慧城市专题,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居、智慧社保、智慧健康、智慧市政、智慧环保、智慧科教、智慧文体、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安监、智慧经济、智慧民政;四是整合服务渠道,包括热线、微信、微博、显示终端、智慧终端等渠道入口。

XX市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的建设工作将根据总体规划和总体架构有序实施,并根据项目建设进展实时调整需求。

图:项目总体架构

架构解读

5.4.1设备层

也即感知层,负责采集各类基础数据。

5.4.2网络层

通过各类协议传输设备层接收到的数据。

5.4.3数据接入层

负责存储各类基础数据并做解析及预处理。

5.4.4平台服务层

负责向应用层对接数据。

5.4.5应用层

基于数据层做深度应用开发及定制系统开发。

5.4.6展现层

负责将应用层的数据通过各类终端展示给目标客户。

5.5 一阶段总体建设内容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项目(一阶段)建设内容如下:

一阶段的建设内容,主要围绕惠民、强公交、优市政、美城四大目标进行智慧路灯改造交车智能站台建设、城市交通三行系统改造及红绿灯智能通行系统、市政管网管理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

5.6 网络架构

项目(一阶段)系统部署在XX政务内网和外网,内部用户通过政务内网和移动专网访问,外部用户通过政务外网、互联网连接并使用本系统。其中移动应用部门通过互联网边界设置访问限制,同时本系统应用部分设置前置服务器,移动终端不能直接访问本系统。

系统部署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具体网络划分方案以及服务器等设备、系统安装部署详细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明确。

图: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1. 系统设计方案

6.1 建设目标

进一步落实XX市XX县关于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要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基础建设、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公共事业服务、产业支撑和管理决策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XXXX县整体信息化达到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一流水平,根据《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和一阶段建设成果,决定启动项目一阶段建设工作。

项目(一阶段)建设目标为:以惠民、强公交、优市政、美为宗旨,在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现有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一方面深化、扩展市政、公交、交通、社区等方面和应用和服务,完善一阶段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以城市运行大数据驱动城市治理模式、体系创新为主线,以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建立城市运行科学决策大数据应用,拓展智慧城市专项应用,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支撑大城市病治理,在应用实效、产业转型与模式创新方面成为全国样板。实现信息互通、反应敏捷、服务精准、决策智能,城市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达到市民生活便捷化、产业发展高端化、城市运行一体化、行政管理高效化的目标,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6.2 建设规模

本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包含:XX县智慧路灯改造项目、XX县公交车智能站台建设、XX县城市交通三行系统改造及红绿灯智能通行系统建设项目、XX县市政管网管理监测系统建设。一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市政管理、亮化工程、公共交通等部门业务进行统筹规划和深化、拓展;另一方面实现对全区人口、经济、工业、地理空间、市民服务、城市管理、政府治理等城市运行领域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融合, 涉及交通、公安、应急、民政、人社、城管、市政、环卫、环保、气象、卫生、水利、农业、园林等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对内整个XX县城区地域的政府部门、行业单位、企业和市民, 对外向全市、全省进行信息辐射和提供数据服务。

具体来讲

——智慧路灯改造对安汉大道、晋城大道、诚信大道、环城大道、天宝路、府南路等10条街道路灯进行改造,安装集照明、5G、监控、LED宣传屏为一体智慧灯杆约1500盏,铺设电缆约4万米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公交车智能站台建设,新建人流、车流监测,道路路况监控,WIFI全覆盖,手机充电等智能公交站台约250处及防撞桩等配套设施建设。

——城市交通三行系统改造及红绿灯智能通行系统建设,道路两侧人行道安装路沿石约200公里,安装智能斑马线约7.5公里,画制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标线约15.5公里,安装车流监控自动放行设备约100组。

——市政管网管理监测系统建设,该项目主要对县城市政雨、污管道、弱电检查井盖安装流量监测、损毁自动报警器约4800个及配套远程监测系统建设。

6.3 建设内容

6.3.1智慧路灯改造

  1. 建设背景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使城市变得更智慧。智慧路灯是智慧城市概念下的产物。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日益推进,利用路灯逐步智慧升级打造的物联网信息化网络平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拓展城市智慧化的管理服务。

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 智慧照明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智慧城市还处于初步阶段,系统构建太复杂,城市照明是最佳的一个落脚点。智慧路灯可以融入信息交互系统和城市网络化管理的监控体系之中,而且作为重要的信息采集载体,路灯网络可以延伸到公共安全监控网、WIFI 热点接入网、电子屏信息发布信息、道路拥堵监测网、停车综合管理网、环境监测网络、充电桩 网络等,实现N+网络合一的智慧城市综合载体和智慧城市综合型管理平台。

  1. 改造依据

(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

(2)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2006

(3) 《路灯系统上行规约扩充设计. doc》

(4) 《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376.1标准》

(5) 《DL_T645-2007》

(6)《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备案文件2007

(7) 《民用建筑照明标准》(GBJ133-90)

(8) 《LED测试方法》CIE127-1997

(9) 《道路与街道照明灯具的安全要求》GB7000. 5-2005

  1. 改造内容

本次改造以智能路灯为基础,在解决道路亮化照明的同时,实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智慧路灯不仅仅是灯,也是智能感知和网络服务的节点!它像城市的神经网络一样,是整个智慧城市的触角。

本次智慧路灯建设主要内容为:

1、建设城市信息化网络平台。通过智慧路灯的光纤网络布局,实现整个规划区域的网络路路通光纤,成为道路附近的网络接入点,为以后的整个城市的网络搭建建立基础。同时,智慧路灯上的WiFi热点实现整个区域无线覆盖的基础,实现无线城市、网上城市的建设;

2、建设以节能照明为理念的亮化工程。整个规划区域全部采用LED路灯建设,实现路灯的智能调光、统一管理、节能照明,为整个规划区照明建设节省开支;

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发布系统。通过集成在智慧路灯上的LED显示屏,相关部门能够实现 相关政策在线宣传及即时消息推送、紧急情况警告等,商户能够实现广告营销,市民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学校最新资讯,享受智慧城市带来的各类服务;

3、建设城市生活信息查询系统。通过集成在智慧灯杆上的触摸屏,市民有查询生活信息需求时,均可实现周边道路交通、商业、餐饮等信息的全面了解,多功能智慧灯杆将成为用户生活服务和沟通的桥梁。

4、建设智慧城市应急求助系统。针对突发情况时求助对讲,通过求助面板快速呼叫监控中心,请求帮助,安保人员在监控中心的管理主机上能实时看到求助者正脸图像和网点摄像机图像,并和群众可视对讲,实现对讲和实时监控的同步联动,确保对突发情况的处理无遗漏。

5、建设数码设备应急充电系统。出门在外,难免手机等数码设备没电,造成出行不便,工作无法继续等尴尬场面。有了它就可以为你解决燃眉之急。

6、建设智慧城市安防监控系统。通过360°无死角摄像头实现人流量、车流量的检测; 带方向的路径跟踪与入侵检测、违章停车、摄像头保护等智能安防;

7、建设智慧城市信息采集平台。通过摄像头采集城市道路运行情况,集中控制器采集所有智能路灯的运行状况,无线WiFi 探针对人流、人流量统计,停留时间统计,到访频率统计,热点区域统计,行走轨迹的查询,了解民生关注需求,通过智慧路灯网络平台,统一传送至监控中心,作为政府对城市道路管理、市政管理的数据来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8、建设智慧城市音乐广播管理系统。通过广播音响紧急呼叫,能够及时传达信息,比如:广播背景音乐,发布信息,播寻人,及消防广播等功能。运行没有局限性,在没有IP网络的地方,也可以通过局域网对它进行设置。

本次智慧路灯与系统不仅拥有基本的智能照明功能,还集信息发布功能、信息采集功能、信息传输和控制功能、绿色新能源充电、环境监测等于一身,通过配备的户外小间距LED显示屏、摄像头、无线WiFi,可实现LED路灯照明、LED显示屏显示、通讯与控制、视频监控、人/ 物监测、USB应急充电和紧急呼叫等不同应用。

这些多样化的应用使其在节约能源、环境友好、事故预警、公共安全及便民出行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即可以全面提升和改善社会效益,又可以作为智慧城市的信息感知终端,支撑起城市物联网的全范围覆盖。

本次智慧路灯管理系统由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组成,分为四层:数据采集层、通信层、应用处理层和交互层。通过各层的相互配合,实现了路灯设施管理、故障报警、用电监测、路灯控制和移动终端应用等功能,后期还可扩展的车流量监测、光感监测能智能化功能。

  1. 具体分项

1、智慧照明

智慧路灯在智能照明模块的设计中,采用AC85~264V宽电压输入范围和模块化结构设计,并根据客户要求设计灯头形状。同时,可根据光效要求来改变路灯的功率( 60W~250W)。配合软件控制系统可以进行远程调光与监控。

2、信息发布

在的布置室外LED显示屏方面具有多年的成功经验,可靠性、先进性在业内名列前茅。智慧路灯上承载的LED显示屏可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显示信息可包括如商业广告、公益宣传、公共信息发布、紧急情况警告、区域地图显示、周边环境空气污染状况等,文字图片和视频可按需切换。

3、信息采集——监控

智慧路灯配备的视频监控功能可以对周围的人流量、车流量进行监控;同时,其还能对某些特定的安全情况进行监控。摄像头将采集到的视频、图像信息将直接传送至服务器端。

4、信息采集——Wifi探针

智慧路灯配备的 Wifi 无线上网管理系统实时记录采集网民身份和网上活动信息,针对人流、人流量统计;停留时间统计;到访频率统计;热点区域统计;行走轨迹的查询建立数据模型如场所定位、区域分类、热点管理、人口管理、 轨迹回放管理等。

5、无线Wifi

体积小、重量轻、覆盖范围广、速度快,可靠性高、无需布线和机房,在站址获取及工程部署上具有极大的优势,为运营商提供快速便捷的站点解决方案。

6、信息控制与传输

智慧路灯依靠自主研发的智慧控制器来实现路灯的通讯与控制,实现路灯的多种设备的底层通讯协议的互通,并保障智慧路灯的远程云端控制和本地的自动处理功能。

实时分析和处理任意设备的状态,及时发现通讯中断,及时响应故障报警。本子系统可实现对设备的分组控制,可采集设备电压、电流、电能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灯具温度等信息,统计分析实时和历史耗电状态。本子系统可实现设备维护、运营管理、报表生成、地理信息管理等功能。本子系统本身管理方便,智能网关、路灯控制器、辅助系统等设备可快速、灵活地接入。

7、绿色新能源充电

解决路边停车位及园区,小区新能源车的充电难问题。全新APP在线网络覆盖,可在线便捷支付通(微信,支付宝)。

8、一键呼叫系统

在企业内部的监控中心:安装管理对讲主机和地址盒,用于和网点分机可视对讲,提高沟通效率。

在室外环境:安装高清求助可视分机或报警箱、 报警柱和网络监控摄像头,顾客利用求助分机,一键快速求助监控中心,走廊、室外草坪等公共区域安装IP广播对讲功放系统,用于监控中心公共广播。

在网点机房:安放的NVR(网络硬盘录像机),用于同步存储网点网络摄像机、求助可视分机等设备的音视频录音录像。

9、环境监测功能

系统可实现八大环境监测:温度、湿度、照度、风力、风向、噪音、PM2.5、PM10,了解当前环境的各种监测指标。

10、USB应急充电

解决出门在外,手机等数码设备没电,造成出行不便,工作无法继续等尴尬场面的难题。采用 USB3.0传输界面,不但向下兼容USB2.0和 USB1.1,而且传输带宽可高达5Gbps,拥有相比 USB2.0快十倍的传输能力,在高清无损海量信息频繁交互的年代,USB3.0将为您节约更多的时间成本。

6.3.2交车智能站台建设

(一)建设背景

传统的公交站台通常只有一个简单的挡雨顶棚和一根贴有公交车行驶路线的公交站杆,除了简单的查看路线外,基本无其他功能。而随着国内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公交车站作为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亟待实现智能升级,以分摊、承载更多的智慧城市管理职能。因此,公交站台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极大。

长期以来,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 -直是政府部门所关注的民生问题,实现公交信息化是解决出行难问题的重要环节和出路。因此本次公交车智能站台建设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社会效应。

(二)建设内容

本次城市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为最新研制开发的全新智能化电子站牌产品,在公交站杆及公交站台主体候车亭上整合摄像头、音频广播、一键呼救、WiFi基站、手机充电接口、环境监测传感器、数字显示屏、灯控器等部件及配备智能垃圾桶等设备实现智慧公交站的整体管控。

后台集成了GPS监控调度系统、公交到站发布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三大主流系统,公众在等候等待过程,可以通过电子站牌的LED公告屏获悉所搭乘车辆的发车状态或距离本站的站数,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通过电子站牌的LCD液晶屏,可以观看时政新闻、娱乐节目、广告促销、气象信息、股市行情、旅游线路、日期、政府公告等等,充实公众候车等待时间。电子站牌的实时视频监控功能,既方便指挥中心合理调度车辆提供数据信息,又给扒窃分子以有力震慑和提供取证依据。电子站牌设备按工业标准设计,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具备自恢复能力。乘客反馈建议、公众信息发布提供服务等功能。

本次智能化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建设采用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T)、智能传感器、5G视频技术以及语音通信技术,有机结合的新一代智能电子站牌应用系统。利用公交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的公交车辆GPS到站数据,通过技术对接,建立公交车到站预报系统。项目建设完成后,系统将覆盖大部分公交站点,并发布所有经过线路公交车辆的实时到站信息,可以为候车乘客提供实时准确的车辆到站预报。此外,项目附帶多媒体视频播放、实时视频监控、乘客反馈建议、公众信息发布提供服务等功能。

(三)智慧公交站台系统功能

1、人流、车流监测,道路路况监控

通过智慧公交站台配备的摄像头,实现对公交站点周边人流、车流、路况等多种情况的记录和分析管理;

2、公交车辆监控,公交到站位置、到站时间图像化、数字化显示 通过公交站台及站杆的信息,可清晰的了解公交到站位置及到站时间;

3、公交站台灯光智能控制

通过展台配备的灯控器装置,进行本地策略和线上平台命令的控制,根据现场实际状况执行开关灯动作,既节能,又能保证在下雨天暗或雾霾严重的时候,照亮周边的道路,有效缓解交通的难点;

4、公交站台周边WiFi全覆盖

通过公交站台配置的WiFi基站模块,WiFi辐射公交站台周边,乘客等车时,可通过WiFi看视频、玩游戏等,提升乘客候车体验;

5、手机自由充电,出门在外手机没电不再需要担心通过手机充电模块,手机没电的乘客可在展台实现快速充电,便捷又实用;

6、一键呼救,人性化设计

通过一键呼救装置,当有人发生紧急情况时,可迅速将急救信号上发;

7、公交站台周边环境监测

通过在公交站台搭载的气象传感器,可实时监控公交站台附件的天气环境情况,并将采集的环境数据上传;

8、显示屏资讯展示及气象环境数字化显示

通过显示屏,将为乘客呈现相关资讯信息及数字化的气象信息。

6.3.3城市交通三行系统改造及红绿灯智能通行系统建设

  1. 建设背景

塞车对现代社会影响甚大,如降低工作和物流效率、减少收入、浪费时间与燃料、增加排放有害物质以及人们对政府的不满。根据CEBR的研究,每年塞车导致的燃料浪费和商贸活动营运成本增加的损失高达1200亿美元,到2030年可能增加50%。而等待红灯通常被认为是造成塞车的主因。全球大城市几乎已将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统或红绿灯,列入智慧城市之一环,属于一种动态的交通控制系统,以提高十字路口承载与运作效率。

(二)建设内容

这类系统运作原理为依据路况(车流量、行人、天候与交通事故),借助动态调控灯号来提高十字路口的车流承载力。整套系统基本由中央系统、灯号控制器、摄影机、遥传感器与通讯网络构成。遥传感器与摄影机侦测车流/行人数量,并倚靠无线或光纤有线传输将数据回传中央控制系统。中央系统将对各红绿灯控制器发出指令切换灯号。譬如说在某一方向上侦测到大量车流,系统就发出绿灯指示。中央系统停摆时,红绿灯可自动切换至传统的独立工作模式。真正的智能红绿灯作为智能城市构成要素之一,将能进行多方通联与协调,并以更多的人工智能做更详细的路况信息搜集与分析、突发状况适应且及时反应。如依据现有条件,预测一定时间后的交通状况并制定计划,遇到事故时亦可做自动修正。另外也可针对通行车辆类型做应变,特别是大众交通工具、消防或救护车等。智能红绿灯发展的难点在于如何让系统看到整个交通状况,譬如说如何让行驶车辆和控制灯号的计算机系统做通联,以利后者搜集交通信息。已知方案包括与车辆怠速熄火系统协作,或搜集驾驶智能手机发出的特定讯号等。整体来说,智能红绿灯的现有测试结果证实能大幅减少塞车、滞留路面时间以及废气排放,但无法完全解决塞车问题,仍需与拓宽路面、建设交流道等措施配套。

6.3.4市政管网管理监测系统建设

  1. 建设背景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它就像人体内的神经和血管,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城市的飞速发展对地下管网设施的管理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建立市政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给水、排水、燃气、供电四类主要管网规划设计、输配管理、图档管理、抢修辅助决策及综合查询、统计等项工作的科学化、自动化,已迫在眉睫。

  1. 建设内容

本系统适应现代化城市、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在国家宏观科技研究规划方针指引下,立足实际,充分分析实际管线信息管理及可视化动态管理需求,研究该领域国内、外先进技术, 对地下管线网络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系统信息模型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 实现各类专业管线多种信息采集、输入、存储、编辑、配置、三维可视化浏览、鹰眼图浏览、查询、动态更新及各类专题图可视化动态输出的统一管理。

另一方面,由于管线用途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布设遍及地下、空中、水下等,只有通过三维方式才能够真是反映其空间位置关系。

本系统在传统的市政管线管理基础上,应用先进的GIS 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管网探测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在多数据库系统上,构架分布式GIS 空间数据库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提供基于管线数据的分布、走向、埋深等信息实时的空间分析和三维可视化功能。为给水、排水、燃气、供电地下管线勘探、施工、维护和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城市市政管网信息管理水平,使市政管网管理水平步入规范化、自动化、科学化的轨道。

由接入网、传输网、应用网,片级采集-区级汇总-县级应用三层组成。给水、排水、燃气管线信息由采集点获取,经不同的传输方式(如电缆、GPRS、CDMA1x 等)汇聚到各片区的专业管网信息采集站。各专业采集站将管线信息经由有线电缆或光缆方式传输到IP主干网,在IP网中进行信息的传输,后由应用层各种应用服务器处理专业管线数据,对管线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可视化、空间分析、三维展示等。应用网通过高速以太网接入IP主干网,由各专业应用服务器和综合服务器向用户提供服务。

用户使用各种终端设备(如监视器、PC机、绘图仪等)接入以太网,对管网信息进行全面监测分析。

本系统中主要实现了以下关键技术:

1)数据采集层技术:针对各管网对象采集数据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数据采集接口规范;

2)数据存储层技术:实现各管网各类数据的存储组织模型;

3)数据集成访问服务层技术:实现各管网分布式存储的数据的逻辑统一融合,基于元数据的目录服务是其中关键技术。

4)应用支撑平台层技术:实现基于管网信息的各应用系统公共功能组件,为系统应用层提供组件功能服务;

5)业务逻辑映射层:根据应用需求配置服务组件;

6)应用系统层技术:实现各个子系统间的信息、功能集成技术;

管网监控系统、管网预警系统、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系统的三个应用子系统,分布在应用服务器上。应用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服务请求,获取数据库服务器上的相应数据执行业务,并响应客户端的请求。数据接口服务器部署了本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各种接口。在与外部应用系统连接后,接收外部系统的数据请求,向其提供业务运行的数据。数据库服务器上部署了采集数据接口,定时向数据采集服务器请求即时数据,传递给监控子系统;并记录到历史数据库。

  1. 信息安全及容灾备份方案

由于XX市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主要是针对全县相关委办局的业务信息交换资源库的数据存储及其管理软件,为利于未来全面打造XX县智慧城市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安全设计主要是针对存储数据的安全性来考虑的。

在本项目的安全性设计中,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性:

7.1 基础安全

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部署至XX县数据中心所以依托的机房,项目所需要的基础安全如机房、网络、服务器、存储、系统软件安全由机房统一提供托管服务。

7.1.1 存储加密

对信息交换资源库中的底层存储采用现代密码算法进行主动保护,根据需要选择多种加密算法进行数据保护,如对称加密算法(私钥密码体系)、非对称加密算法(公钥密码体系)、以及不可逆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以防止数据文件、备份磁带的丢失所带来的泄密风险,如果对数据库进行加密,便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安全,即时反向解析数据文件, 仍是加过密的乱码。

7.1.2 三权分立

在数据管理中,不允许数据库管理员拥有至高无上的管理权限,不能无限制的看到所有的数据。在数据库管理中建议采用数据库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审计管理员三权分立的管理办法,对特权用户进行有效的权利拆分,即时是数据库管理员,在未经安全管理员授权时也无权访问经过加密的数据;审计管理员可以对安全管理员的授权行为和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访问行为进行审计和追踪。

7.1.3 应用绑定

对于应用系统使用的合法数据库用户,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由于人为因素或管理不善,用户名及口令很容易泄漏给第三方人员,他们得到用户名和口令之后便可以通过命令行或管理工具等技术手段直接访问经过加密的数据,批量窃取数据。通过应用绑定,将合法用户和应用系统进行绑定,同一用户只能通过指定的应用系统访问到敏感数据,前提是这些敏感数据已经是被加过密的。

7.2 安全系统设计

7.2.1 安全体系设计原则

项目(一阶段)安全体系设计除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可靠性:系统安全自身必须能够确保正常运行,不能因为安全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应用系统出现问题。

2、安全性:系统安全既要保证网络和应用的安全,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

3、开放性:必须保证安全系统的开放性以保证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能够集成到系统中来,并保证安全系统以及各种应用的安全可靠运行。

4、可扩展性:系统安全必须是可扩展的,以适应网络规模的变化。

5、易于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安全系统本身是易于管理的;另一方面, 安全系统对其管理对象的管理是方便的、简单的。

6、分级保护:应根据各业务系统的重要程度以及面临的风险大小等因素确定各类信息的安全保护级别,分级保护,合理投资。

7、适度安全: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和易用性是矛盾的,需要做到适度安全,找到安全和易用性的平衡点。

7.2.2 网络安全

做低碳生活的引领者。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踊跃担当节能减碳的志愿者,形成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和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达成低碳生活共识。

根据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总体规划,本系统部署在XX市XX县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已经通过等级保护二级认证,在物理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符合国家要求。根据与计算中心认证信息,该中心运行环境满足以下需求。

1、访问控制:设置防火墙和网段划分,实现有效的安全隔离和访问控制。

2、入侵检测:设置入侵监测系统,防止非法入侵, 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3、漏洞扫描:采用专业漏洞扫描工具,定期对网络系统及计算机系统进行漏洞扫描, 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加以防范处理。

4、病毒防范:在服务器安装防病毒系统,以提供对病毒的检测、清除、免疫和对抗能力;在网络内安装网络版防病毒系统,客户端可以在内网升级病毒库,做到整体防御。

5、数据安全交换: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在实现内网和外网、内网和专网间的数据安全交换。

7.2.3 系统应用安全

系统应用安全包括:

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剩余信息保护、通信完整性、抗抵赖、通信保密性、 软件容错、资源控制、代码安全等方面。本系统设计满足以上需求。

身份认证:应用级安全包括统一用户、统一认证、统一授权等,以实现非法用户进不来,无权用户看不到,重要内容改不了,数据操作赖不掉。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应具有访问控制功能,包括用户登录访问控制、角色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文件属性安全控制等;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和应用软件等应定期进行完全备份,系统软件配置修改和应用软件的修改应及时备份,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文档;及时了解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厂家公布的软件漏洞并进行更新修正;应用软件的开发应有完整的技术文档,源代码应有详尽的注释。

7.2.4 系统数据安全及容灾备份

系统数据安全包括:

1、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数据备份和恢复,本系统设计满足以上需求,对数据备份进行了详细说明。

2、数据备份。项目(一阶段)建设应考虑数据的备份安全措施。数据备份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一是生产系统的业务数据由于系统或人为误操作造成损坏或丢失后,可及时在生产本地实现数据的恢复;另一个目的是在发生地域性灾难(地震、火灾、机器毁坏等)时,可及时在本地或异地实现数据及整个系统的灾难恢复。

数据备份分为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备份介质分为磁盘备份和磁带备份两种方式:

(1) 本地备份

本地磁盘备份一般采用快照复制方式,将生产数据完整的备份到磁盘上,在生产系统硬盘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快速的恢复服务。

本地磁带备份一般采用定时备份方式,按照备份策略(全量、增量),每天定时的将数据备份到磁带上,在磁盘系统出现重大故障情况下,实施数据恢复操作。

(2)异地备份

异地备份一般分为数据备份和应用备份,数据备份只在异地保存数据,并不进行还原, 在生产中心出现故障时,再进行恢复操作。应用备份则保证数据在异地的可用,当出现灾难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异地恢复应用服务,属于灾难恢复。

项目(一阶段)计划采购存储备份系统一套,实现48TB数据量的存储和备份需求。

7.2.5 系统管理安全

安全系统的实施、维护离不开安全管理的保障,缺少安全管理的安全措施只能成为摆设。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予以贯彻执行,这是整个安全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集中建设网络支撑平台监控中心,进行统一安全监控;

2、建立健全相关网络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3、建立严格的机房安全管理制度。非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机房,任何人不准将有关资料泄密、任意抄录或复制;

4、禁止在生产系统中使用未经批准的应用程序,禁止在生产系统上加载无关软件,严禁擅自修改系统的有关参数;用于开发、测试的系统必须与生产系统严格分开;

5、监视系统运行记录,及时审查日志文件,认真分析告警信息,及时掌握运行状况, 对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做好应急方案;

6、软件程序的修改或增加功能时,须提出修改理由、方案、实施时间,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程序修改后,须在测试系统上进行调试,确认无误经批准后方可投入生产应用;

7、软件修改、升级前后的程序版本须存档备查,软件修改、升级时须有应急补救方案;

8、制定各项访问控制措施,包括对网络、主机、数据库等的访问。对所有路由器、交换机的密码及配置应由网络管理员掌握,统一进行配置;对各类主机的管理和对用户以及文件系统的分配、访问权限设置等工作统一由主机管理员执行;对所有数据库的管理和对表、视图、记录和域的授权工作统一由数据库管理员执行。

  1. 系统测试方案

8.1 系统内部测试

内部测试(又称开发商实验室内部测试)是指开发商于系统开发阶段在实验室测试环境下所做的测试, 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

开发商内部测试的形式包括了单元测试、模块集成测试、子系统集成测试、系统功能测试、系统性能测试、系统压力测试、系统安全测试、模拟灾难备份及恢复测试等。测试内容涉及系统的功能要求、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平台移植性、整体性能、外部接口等。

8.2 用户环境测试

用户测试又称用户测试环境测试,是指用户在软件开发结束后在测试环境内所进行的测试过程。用户测试的结果决定软件是否具备上线试运行的条件。

用户测试内容包括了系统功能测试、系统性能测试、系统压力测试、系统安全测试、 模拟灾备恢复测试等。

8.3 硬件测试

8.3.1 工厂测试

测试的目的:经过制造厂标准生产试验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规格书上的性能要求. 通过对承包、分包或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设备、材料、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的功能明确接收检查、单元测试、组合、综合测试和测试的方法、内容以及实施要领,以确保产品和功能都能达到用户的要求。

测试内容:包括设备, 工厂初步试验和测试及工厂试验和测试。

1、设备、材料的工厂测试

对设备、材料的工厂测试主要按如下所列的内容进行(不限如此)所有设备进行连续通电3天进行在线测试,而无损坏,如果某部分元件损坏,更换新的部件,重新进行测试。

2、外观检查;

3、制造产地核实;

4、产品系列号;

5、生产日期;

6、保修卡;

7、电路图;

8、技术指标;

9、电源;

10、电缆标签;

11、保险丝;

12、机柜的完整性;

13、PLC 的机械、外型和性能;

14、灵敏度、准确度;

15、环境条件;

16、电源测试:

项目硬设备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电源测试,所有设备连续通电72小时,对其提供的备件也做同样测试,验证是否满足项目提出的技术要求。

8.3.2 整合测试(SAT)

测试目的和范围:通过对设备、材料、子系统和整个系统的功能明确接收检查、单元测试、组合、综合测试和测试的方法、内容以及实施要领,以确保整个系统和功能都能达到项目的要求。

测试和确认工作是指:接收检查、组合测试、综合测试、业主的最终测试确认等工作。 基于系统开发计划和测试规范进行上述各过程的检查和测试。

8.3.3 系统可靠性验证

(1)系统试运行

系统试运行期间,一旦系统的全部的功能, 包括冗余自动切换通过了项目要求的规格测试,这系统就可以进入试运行阶段,其中包括应用软件的功能。

(2)系统正式运行

测试的主要内容参照工厂测试,测试对该项目进行总体测试,要求具有关更加详细的测试大纲。在通过了系统的试运行后,系统将进入正式的运行期。

  1. 项目验收方案

9.1 项目验收组织与职责

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建设是一项规模大、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功能点繁多、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工程,意义重大。项目的技术难度和协调难度都比较高。为了切实保证项目质量,确保项目竣工后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并能正常投入运行,必须进行项目的验收工作。

9.1.1 验收组织

为了更好的组织项目验收工作,需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成立项目验收组,验收组成员包括业主方、业务用户、监理、应用系统承建商,具体参与人员包括:

1、业主方:领导、业务部门人员;

2、监理:项目经理及具体项目负责人;

3、承建商:项目经理及具体项目负责人;

9.1.2 验收各方工作职责

一、业主方

1、项目评审验收工作,审核和批准验收方案;

2、审核和批准项目验收组织成立和工作职责划分;

3、参与项目验收;

4、对项目验收结果进行确认。

二、承建商

1、准备项目验收方案并提请业主方批准执行;

2、组织、指导和管理项目的内部验收工作;

3、经业主方批准后组织项目验收工作;

4、组织管理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整改工作;

5、对项目验收结果最终负责;

6、根据要求,完成应用系统自验;

7、根据要求,完成系统验收各阶段的准备工作;

8、根据验收意见,完成相应整改。

9.2 项目验收计划

对系统建设项目的验收,其中可划分项目初验和终验两部分验收工作。

9.2.1项目初验

在系统试运行一个月后,由采购人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项目初验。验收过程中我方会积极配合验收小组进行项目验收,并提供相应的验收文档。初验合格后,项目进入免费维护期。

9.2.2项目终验

项目终验以科技部验收为准,我方会积极配合采购人接受科技部验收,并提供验收所需的所有资料和技术保障,确保项目通过验收。每部分的验收工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管理流程进行以保证验收的规范有序开展。

  1. 运行维护建设要求

10.1 基础运维

基于已有资源平台基础设施(含机房、网络、安全、支撑软件等)日常运行维护由已有资源平台承担。

10.2 业务运维

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的业务运维服务包括:业务系统基础环境(如网络节点、主机和应用系统运行状态等)和业务系统内容(如:人员角色分配、内容信息维护等) 运维,其中业务系统基础环境运维由XXXX县智慧城市服务管理中心实施机构负责,业务系统运维服务中心或是平台应用提供商或是第三方运维服务商。

  1. 节能篇

11.1 概述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民经察发震豹必要条件,国家对能源使用, 实行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告诉发展, 国家把节能作为宏观调控、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开展合理用能评估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避免盲目建设导致的能源浪费和用能不合理现象,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期间节能降耗的总体目标。

11.2 编制依据

11.2.1 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4.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

5.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6.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1]26号;

9.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部署(四川省人民政府);

10.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04]2505号;

11. 《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

12.《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12.2.2 相关标准规范

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另册])》JGJ16-2008;

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2-2009;

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合管理通则》GB17167-2006;

8.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

11.3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评估

11.3.1 节能措施

项目(一阶段)主要设备节能减排措施从项目所采购设备设施的节电、节材和节地三个方面考虑,按照主要设备能耗,制定设备重量、体积、功耗方面的技术规范, 建立节能分级体系,确定主设备节能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在设备采购中优先考虑低功耗、 高能耗比的设备,推动设备供应商产品开发,以满足工程节能总体目标要求。

1、配套电源及空调设备

本工程选用在负载较低时供电效率不应过度降低的UPS设备。同时兼顾其谐波指示。

本工程选用能效比较高的精密空调设备,设置氟泵机组,同时考虑新风系统。

2、项目采用通信机房节能系统

该系统是一种基于节能理念设计的只能化环境温度检测与自动控制设备, 适用于通信机房、移动基站、计算机机房及其它对环境温度有特定要求的设备间、库房、恒温室等。

该系统具有环境温度与自然度智能分析功能,可根据环境和自然温度现状的温度变化趋势自动控制通风或制冷(热)设备的运行时段和时长,既保障环境温度处于恒定范围, 又使制冷(热)设备运行于最佳节能状态。 本系统的应用,可最大限度的减少设备无效运行,控制设备有节能运行,避免能源浪费,为使用者每年节省30%~40%能源资金开销。

项目的主要能源消耗为电能消耗,因此项目照明用具的选择在满足国家规定的照度的基础上, 大量采用节能灯具, 同时设备采用节能型设备以节约电能。

3、前端设备处设置维护人员,定期迸行巡查维护,防止管道破损。

11.3.2 节能效果评估

项目采用上述的节能措施后能够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采用的技术均合理可行。

项目用能总量合理,应能量较少,对项目所在地的能源消费增量情况影响甚微,项目所在各地各种能源供应条件良好,可保障项目的能源供应条件。项目所需的各种能源均占当地能源供应量很小比例,不会对当地完成节能目标产生不利影响。项目的能效水平合理,符合项目的建设规模和同行业的能耗水平。

  1. 环境评价

12.1 项目环境保护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 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10. 2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10. 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0. 12. 2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 10. 2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6. 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 2005. 4. 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8. 12. 29

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1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11.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1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12.2 主要环境影响及评价

  1. 本项目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两方面,建设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中粉尘、噪声及固体废物的污染,因此应加强建设期间的环境治理工作。建成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及区域景观的改变。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一般为永久性的。

1、对居民、对交通的影响

本期工程施工现场位于新辟开发区内,对居民影响甚微。工程建设时,由于车辆运输等原因,会使道路交通变得拥挤和繁忙,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交通管理规定,错峰运输材料等措施,使对交通影响降至最低。随着工程结束,上述影响也将消失。

2、 施工噪声的影响

施工期间,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对作业周边环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除固定设备噪音源外,施工运输车辆频繁进出区域,对沿途交通噪声及施工场地噪声也有较显着的影响。在夜间, 施工噪声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的干扰,若夜间停止施工,或进行严格控制,则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大大减少。

12.3环境保护措施

12.3.1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机械噪音,二次扬尘及对交通产生的障碍等,对环境的影响不会很大。建议施工期间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及时修复地面,并进行绿化。

施工驻地的废物应按环卫要求,妥善处理,避免引发疾病,影响工人及居民健康;另外施工机械作业时排放大量的废气产生污染公害;大量施工机械作业产生噪声污染,噪声等级都在85分贝以上,超过居民区的标准,特别是夜间施工影响更大。

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管理单位在现场工程监理应认真检查各施工单位的环境措施,加强对施工驻地排污问题,施工现场的设置堆放和施工机械作业的废气排放检测,以及对施工机械的噪声等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认真的不间断检查,力求将施工期对环境的污染减小到最低程度。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在对竣工的各项工程初验同时,应按设计文件中对环境保护设计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一般是暂时的。

12.3.2运营期间的环保措施

本工程建成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噪声污染、光污染及区域景观的改变。由于本项目为城市亮化工程,噪声污染来源主要为电器的噪音,对环境影响不大。

(1)在道路两侧种植多道高低错落的不同树种,借以吸收空气中、由机动车产生的尘土颗粒和有害气体,通过多道天然绿色隔音障,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消除过往车辆产生的噪音,同时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另外,对色彩单调的构筑物,可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选择、采用与周围环境背景、颜色相协调的外形和彩色装饰,以期达到保护环境景观的目的。

(2)光污染的防控

眩光(GLARE)是有辉度较高的光源,灯具或窗户等部位所造成,通常以视线为中心线,向上下左右各绘一条30度线,由这些线所围成的锥形范围内,若有刺眼的光线存在,则会使人眼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或造成人眼对物体的辨别能力下降。前者称为不舒适眩光,后者称为减能眩光。在实际的视觉作业中,视线并非固定不动的,因此,为避免眩光的困扰,在视线范围内,应移开高辉度的光源。如:采用有遮光的灯具,提高灯具安装高度,降低灯具与周边环境的辉度比等。

眩光可分为直接眩光,反射眩光两种。直接眩光是来自光源或窗外的光线,反射眩光则来自工作桌面,显示屏,玻璃窗,光滑反射面等的反射光。由轻度光滑之作业物品所产生的反射眩光,虽然损失视觉效果,但不易察觉,特称为光幕眩光。通常人的视线角度以25度内为主,在45度内均属于正常。

减轻直接眩光的方法:

1)降低照明灯具的辉度

2)缩小不适辉度之面积

3)调整灯 具的安装位置

减少反射眩光大的方法:

1)降低相关物件的反射率

2)调整光源或工作站的位置,使反射光不进入人眼

眩光影响交通与行人的视觉,强光侵入民居导致民生权利的损害,历来是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避免光污染的发生必须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做到:

1)建筑物景观灯光应严格按国际和国家标准设计照明,并根据不同建筑的外立面特点,合理选用照明方法。建议多采用内透光或局部投光为宜。方案设计时,按最少益散光和干扰光的要求设计投光灯的灯位的照射方向,并考虑利用遮光板。除节日和重大活动使用建筑顶部的激光灯、探照灯和空中玫瑰外,其它时间不得使用。

2)统一规划商业街灯箱广告、投光灯广告和霓虹灯广告及标牌的数量与密度、外观尺寸、布置方式,防止各自为政,随意设置跨街灯光广告,以防治光和视觉污染。应充分利用商店内透光,减低店面灯光密度和亮度。

3)一般泛光照明用的投光灯功率大,亮度高,又布置在建筑物附近,极易对路人造成眩光,对周围建筑物内的居民造成光干扰。因此,对设备的选型及设备安装位置的选择都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尽量做到灯具安装隐蔽,最好能够只见光,不见灯。

12.4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遵循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按照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项目坚持三同时原则,对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治理,治理措施切实、可行,满足环保部门制定的标准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过程中,按三同时认真落实污染治理措施,施工期和居住期均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1. 安全生产及卫生

  2. 13.1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3. 本工程的主要危害因素可分为两类,其一为自然因素形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一般包括地震、不良地质、暑热、雷击、暴雨等因素;其二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包括有害尘毒、火灾爆炸事故、机械伤害、噪声振动、触电事故、坠落及碰撞等各种因素。

  4. 13.1.1自然危害因素分析

  5. 地震:地震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破坏的自然现象,尤其对构筑物的破坏作用更为明显,它作用范围大,从而威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6. 暴雨和洪水:暴雨和洪水威胁工程安全,其作用范围大,但出现的机会不多。

  7. 雷击:雷击能破坏建筑物和设备,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其出现的机会不大,作用时间短暂。

  8. 风向:风向对有害物质的输送作用明显,若人员处于危害源的下风向则极为不利。

  9. 气温:人体有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会产生不舒服感,气温过高会发生中暑。气温对人的作用广泛,作用时间长,但其危害后果较轻。

  10. 自然危害因素的发生基本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但可以对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轻人员、设备等可能受到的伤害或损坏。

  11. 13.1.2生产危害因素分析

  12. 高温辐射:当工作场所的高温辐射强度大于4.2J/cm2.min时,可使人体过热,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使人体体温调节失去平衡,水盐代谢出现紊乱,消化及神经系统受到影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协调性、准确性差,极易发生事故。

  13. 噪音与振动:振动能使人体患振动病,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睡眠障碍、心悸、出冷汗等。噪声除损害听觉器官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亦有不良影响。长时间接触,能使人头痛头晕,易疲劳,记忆力减退,使冠心病患者发病率增多。

  14. 火灾与爆炸:火灾是一种剧烈燃烧现象,当燃烧失去控制时,便形成火灾事故,火灾事故能造成较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爆炸同火灾一样,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一般来说,本工程火灾及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此外,触电、碰撞、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均对人身形成危害,严重时可造成人员的死亡。

  15. 13.2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16. 13.2.1抗震

  17. 本工程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考虑均按7度设防,本工程的抗震设计均按有关要求进行。

  18. 13.2.2防洪

  19. 按50年一遇洪水位设计。

  20. 13.2.3防雷

  21. 本工程设计采用避雷带防直击雷。

  22. 13.2.4防火防爆

  23. 在施工总平面布置中,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严格按环境的危险类别选用相应的电气设备和灯具,并按有关防雷规范的要求对建筑物采取相应的避雷措施。

  24. 13.2.5其他

  25. 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并保证检修安全,两处及多处操作的设备在机器旁设事故开关,1KV以上正常不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设接地保护,0.5KV以下的设备金属外壳作接零保护,设备设置漏电保护装置。为了防止机械伤害及坠落事故的发生,生产场所梯子、平台及高处通道均设置安全栏杆,栏杆的高度和强度符合国家劳动保护规定;设备的可动部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网、罩,地沟、水井设置盖板;有危险的吊装口、安装孔等处设安全围栏;在有危险性的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及事故照明设施。

  26. 工程建设管理方案

XX县城市亮化工程项目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加强全过程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

14.1落实配套资金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具有严格的配套资金计划,具备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并凭借经济、行政和法律三种约束手段,把配套资金落到实处。

14.2强化在执行阶段的监管工作

(1)业主根据项目的管理特点和要求,确定项目高质量的管理人员,凡具备该资格的从业人员才有可能从事项目的管理工作。

(2)充分利用经济合同法规定的各级项目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有效避免各级责任人间的冲突和矛盾,加强各级责任人间的协调与配合,使责、权、利相对等、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得以充分体现。对贷款的引进、使用及偿还等环节实施全过程有效监控,促进贷款良性运作。

(3)招标采购工作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需加强对项目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

14.3加强建设管理

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

业主或授权行使项目建设的公司,应做好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项目按合同工期、投资、质量完成。

(1)编制建设管理计划及资金计划、审查施工图纸是否满足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以及投资方提出的一些特殊的功能和技术要求。

(2)采用公开招标确定工程承建商,签订施工合同。

(3)采用公开招标确定工程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

(4)审批承建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等技术文件,并检查落实。

(5)检查承建商执行工程施工合同过程中的技术规范,作好投资、进度、质量和合同管理工作。

(6)检查工程所采用由招标确定的供货商提供的主要设备和关键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并作好其他材料的招标采购工作。

(7)作好资金管理,按进度作好结算工程提款工作,节约投资。

(8)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审核承建商进度及付款申请,签发工程付款凭证、支付工程款。

(9)组织竣工验收。

(10)组织工程审计。

(11)审查接收承建商及监理公司规整的技术业务资料,建立技术经济档案。

14.4加强项目投资管理

项目的投资控制着重是在承发包阶段和施工阶段采取有效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确定造价控制目标,制定工程费用支出计划并付诸实施,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跟踪检查,收集有关反映费用支出的数据,将实际费用支出额与计划费用支出额进行比较,发现实际支出额与计划支出额之间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14.5加强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现行规范要求,并经验收合格。质量管理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监理、施工单位的资格和质量保证条件;

2)组织和建立本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3)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检查、监督、控制;

4)质量事故的报告和处置;

5)督促、检查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6)督促、检查工程建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规范要求;

7)督促、检查工程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14.6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在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中写进有关工期、进度、进度违约金等条款,通过招标的优惠条件鼓励施工单位加快进度,控制对投资的投放速度,控制对物资的供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等。依据规划、控制和协调等管理职能手段,在工程的准备及实施的全过程中,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

根据目标工期编制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定期收集反映实际进度的有关数据,同时进行现场实地检查。

14.7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控制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的基本依据。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制定具体的《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管理的原则、范围、主要内容、合同管理的组织原则及职责、合同承办人的职责、对合同的订立、审查及履行的监督检查,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纠纷等做出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和解决办法,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

市场经济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在工程建设招标、材料供应招标、监理招标中应按照合同法和工程建设有关管理制度和规章与中标单位签订完善的合同条款,并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管理,以保证项目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实现项目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环保等目标,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4.8加强协调管理

协调工作是项目管理的重点,也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项目组织与外部各关联单位之间,建设项目组织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专业与专业间、环节与环节间,以及建设项目与周围环境、其它建设工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矛盾,特别是高原年有效施工时间短,工期紧迫,需进行多头、平行作业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因此,要取得一个建设项目的成功,就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组织协调、排除障碍、解决矛盾,以保证实现建设项目的各项预期目标。

14.9加强安全建设管理

本项目为城市亮化建设项目,工程内容涉及安装及总图工程等施工,工期较短,施工难度也不大,但施工安全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监督和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制度。必须建立有符合该项目特点的安全生产制度,参与项目的管理、监理、施工及相关人员都必须认真执行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制度要符合国家、地方、相关行业及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条例、规范和标准。

其次,做好安全检查。对安全检查结果必须认真对待,需要整改的必须限定整改完成时间,落实整改方案和责任人。

14.10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资金应按银行要求开设专用账户,专款专用。制定每月用款计划,确保建设资金足额、恰当、适时用于工程建设。

  1. 项目招标方案

15.1 项目招标范围

为实现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增强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本项目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四川省有关规定,组织实施项目中勘察设计、设备采购、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机房基础环境建设以及工程监理的采购。

15.2招投标依据

  1. 为了保证项目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必须进行招标。

  2. 招投工作的依据有:

  3.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4. 2)《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3号;

  5. 3)《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5号;

  6. 4)《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9号;

  7. 5)国办发[2000]34号文,《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的意见》;

  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9. 7)《四川省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比选办法》(省政府令2013年第197—1号);

  10. 8)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

  11. 9)有关招标投标的文件范本。

15.3 招标原则和资质要求

  1. 15.3.1 招标原则

  2. 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发布招标公告,公开接受投标报名, 不限制任何潜在投标人。

  3. 15.3.2 资质要求

  4. 根据项目规模和特性, 面向全国选取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投标。

15.4 招标组织形式及方式

根据国家和四川省有关要求,对项目建设中勘察设计、数据资源整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机房基础环境建设以及工程监理等适合以招标方式采购的产品和服务,原则上进行公开招标采购。

招标组织形式拟采用委托招标形式,委托有相关资质和专业领域的招标代理公司进行招标组织工作。

  1.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本工程所有招标项目凡达到国家规定和开发区自定规模的均采用招标形式,选择具有规定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投)标工作。

  2. 2、招标方式可采用公开招标、协议招标等方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每个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并由建设项目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3. 3、招标时招标单位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招(投)标活动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或者影响评标过程和结果。

  4. 4、保证评标活动及其当事人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依法查处评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15.5招标工作计划

  1. 1、 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关于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

  2. 2、 建设项目自行招标方案核准意见书;

  3. 3、 建设单位自行招标条件备案;

  4. 4、 发布公告及领取资格预审文件;

  5. 5、 资格预审;

  6. 6、 确定合格投标人;

  7. 7、 招标文件发售;

  8. 8、 招标答疑;

  9. 9、 投标文件截止日期;

  10. 10、 组织开标、评标;

  11. 11、 中标公示;

  12. 12、 发中标通知书。

15.6 招标公告的发布

  1. 按照规定必须招标的内容采用公开招标,公告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或《四川省政府采购网》或《XX市政府采购网》上公开发布。

  2. 项目组织结构和人员培训

16.1 项目领导、实施和运维机构及组织管理

16.1.1 领导和管理机构

XX县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由县领导牵头成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小组,县领导主要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县公用事业管理局牵头组织实施,区各委办局、街道办事处做为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据此,本项目建设工作的具体主管单位为高新区住建委,参建单位包括区各委办局、街道办事处。

1、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职责是:

研究制定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的战略思想、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实施政策和工程规划;

审定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

指导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协调解决各部门、各子公司的系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研究决定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2、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是:

1)落实领导小组做出的重大决策; 向领导小组提出有关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的意见、建议,为领导小组实施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系统建设的有关情况;

2)起草有关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的管理文件及相关指导性技术文件;

3)组织编制项目建设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

4)编制项目建设投资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

5)协调有关部门, 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6)制定XX县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标准体系,负责项目建设中的标准制定和标准化管理工作;

7)指导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关于委办局、属地单位数据资源归集建设, 组织试点和示范项目的建设;

8)组织专家顾问对系统建设中的关键、疑难技术和方案进行论证;

9)负责领导小组会议的会务及组织工作;

10)在项目建设完成以后,负责运行维护的组织协调工作;

11)负责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和其他与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 建设有关的工作。

16.1.2 项目实施机构

项目建设单位为XX县住建委。在项目建设阶段,其主要职责:

会同区各委办局、属地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工作;参与有关方案和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具体负责系统的建设工作;执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

16.1.3 运行维护机构

在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项目建成后,运维机构主要职责是:

按照有关法规、管理办法、标准和规范,负责项目的运行、维护及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行各类信息的整理与管理协调工作;开展必要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工作;完成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为充分发挥项目的作用和效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项目建成后建立设备使用、运行、维护与管理制度。系统运行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具有较好的业务基础, 上岗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系统交付使用后,制定详细严密的作业规程、管理规范、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严格监督执行,确保整个平台能安全、有效、持续运行。

16.2 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根据项目建设正常运行的实际需要, 为项目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十分必要。在人员配备过程中,要坚持少量、精干和满足需求的原则,并根据有关规定确定人事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为保证该项目的建设顺利进行和建成后的正常运行,至少需配备5名专职人员。包括系统运行维护及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项目运行需配置技术支持人员,有业务和大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16.3 人员培训需求和计划

为确保本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实施以及建成后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项目建设和试运行阶段考虑对参与项目建设和系统运行维护的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系统操作使用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开展培训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各类人员的素质和工作需要,制定出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2、编制统一的培训方案和教材,设定必要的考核办法;

3、结合项目建设进度,分类、分批进行培训工作。

针对本项目建设任务和特点, 制定培训计划如下表所示:

  1. 项目实施方案

17.1 项目建设周期

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资源统筹、共建共享、承载平台与业务应用同步推进的建设原则,计划建设项目实施周期20个月,自2020年8月起至2022年4月结束。

17.2 实施进度计划

根据项目的规模,本着分步实施原则。我们将项目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完成公交车智能站台建设、初步完成城市交通三行系统改造及红绿灯智能通行系统以及完成市政管网管理监测系统建设工作。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第二阶段: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完成XX县智慧路灯改造建设、城市交通三行系统改造及红绿灯智能通行系统建设,完成市政管网管理监测系统建设工作。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第三阶段: 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各级平台、各级系统、各级专项应用和门户建设完成,试运行工作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完成。

  1.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18.1 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说明各项建设内容的测算依据和取费标准,如:设备关税、软件开发费的测算标准、 系统集成费费率、培训费测算标准、前期工作费费率、设计费费率、招标费费率、监理费费率、项目管理费费率、预备费费率等。

投资编制说明如下:

本方案设备价格参照厂商报价和有关资料计算,设备的运杂费包含在设备费中, 不另单列;

应用开发工作量的估算主要参考历史同类项目估算,应用开发等工作的人工费用标准,参考当前市场情况,根据职责不同,按市场标准估算;

系统集成费按硬件设备购置费、系统软件购置费之和的6%计取;

可研报告编制费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第1283号)采用直线内插法计取;

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费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17]10号) 采用直线内插法计取,工程分类为电信工程。

信息系统设计费(包括基础软硬件购置、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分为初步设计费和详细设计费,其中初步设计费占设计费比例为60%;详细设计费纳入软件开发费中一并记取,在工程建设其他费中不再单独记取设计费。本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费为机房设计费的50%加上信息系统设计费的60%;

建设单位管理费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计取;

工程监理费根据《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采用直线内插法计取,专业调整系数为1;

招标代理服务费根据《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 计取,按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招标代理服务包括工程项目招标和监理招标,取费基数分别为项目工程建设费和工程监理费;

预备费按项目建设工程费用、项目建设其他费用之和的5%计取。

前期工作费:按计价格[1999]1283号文;

工程勘察设计费:根据计价格[2002]10号文规定计取;

施工图审查费:按川发改价格[2011]323号取;

竣工决算费:按第一部分工程费用的0.5%计取;

工程保险费:按第一部分工程费用的0.5%计算;

环境影响咨询费:按计价格[2002]125号文规定计取;

18.2 项目总投资估算

根据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与规模概算,XX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建设费用20171万元,其中平台建设费用为2000万元,设备采购及工程费用为18171万元。此外,项目咨询及勘察设计费用为806.84万元,项目监理费用为403.42万元,招标代理服务费用为70.60万元,基本预备费用为1232.45万元。其他费用为3197.12万元。项目总体投资费用为25881.43万元。

如下表所示: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18.4 分项投资估算

18.5 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该项目资金来源途径为地方自筹。

  1. 经济、社会评价和效益分析

19.1 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

本项目是面向政府、社会公众、企业提供城市管理、市民服务、企业融合服务的一个重要步骤,以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机制为基础,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和先进理念,通过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集城市运行管理、运营监控、应急协调、辅助决策、民生服务为一体,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城市信息共享融合、互联互通和业务协调,立足本县、面向全市、全省的形成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应用中心、创新中心、示范基地,面向全县、全市、全省提供智慧城市服务,充分发挥高新城市资源的最大效益。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初步打通城市运行管理业务部门之间边界,让城市运行更加高效, 为XX县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应用,可以城市运行过程中事件预测预警能力,防患于未然。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可以提升城市突发事件处置效率,从而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伴随着城市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市民幸福感的不断提升,可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的产业竞争力也会进一步增强,进而增加城市在高端产业聚集的优势,促进XX县产业升级。

本工程项目的直接效益主要体现在: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现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展示,节约了人工巡视的人力、物力,有效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现了面向政府、市民、企业的统一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了行政服务效率、政府工作效率、企业服务效率、市民服务效率,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社会民生、公共安全、交通出行、 城市环境、人口资源、公众服务等城市运行事件的快速发现、快速响应和快速有效处置, 提高了事件发现、处置的速度,提高了城市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将较大程度上减低城市运行风险防范的成本,减少紧急事件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此外,通过主动推送和满足查询的方式为市民和企业及时提供实时市政信息,解决市民诉求,提高群众满意度。

19.2 社会评价和效益分析

本项目是智慧高XX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使XX县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信息流畅,改善城市的综合运行条件,建立起XX县良好的城市形象, 由此将带来巨大的潜在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以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城市运行生命线、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民生行业运行的数据资源和业务服务,有利于政策制定时的数学建模、帮助推演政策制定后的实施效果。有助于提升城市实时运行管理水平,可以使城市交通运行更加快通畅、城市治安案件发案率降低、城市安全事故减少、环境保护更加有效、经济秩序更加有序。最终,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满意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 将使大量分散独立的数据经融合之后形成丰富的城市信息资源, 从而极大地提高城市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政府决策和市民服务提供丰富的服务,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实现XX县相关各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业务协同, 为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系统的建设,将为XX县提供重要的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市民、企业服务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实现城市运行的科学决策,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支撑大城市病治理, 在应用实效、产业转型与模式创新方面成为全国样板。

19.3 综合评价和效益分析

通过XX县城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的建设,可以大大提高管理者宏观管理水平,驾驭城市发展方向,及时调整城市运行的弱项和不足,为城市整体转型、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通过全面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使城市运行管理各项工作由粗放向精细,由人工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变,提升整体的城市管理工作效率。

本项目实施可以填补XX县智慧城市大数据产业的空白,可以带动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城市大数据产业、城市管理产业、云计算产业、智慧应用产业、市民服务产业、企业服务产业等方面,可以培养智慧城市新型专项人才。本项目的实施对城市运行管理和多种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都是可行的。

  1.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20.1 风险识别和分析

本项目是系统化工程,具有复杂性高,技术含量高,技术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该项目具备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应正确识别并加以认真的分析。

20.1.1 信息安全类风险

信息化风险首先是信息安全类风险。安全风险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内部威胁:恶意或误操作引起的信息泄漏或毁坏重要信息, 以欺诈手段使用重要信息或者令合法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相关的信息。

外部威胁:主要承受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

数据存储风险:该项目有较大的数据存储需求, 并且其中的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数据的安全存储将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安全性。

20.1.2 政策类风险

政策风险是项目建设自身无法避免的, 关于大数据产业及建设实施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无法及时跟进大数据产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 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和实施, 在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到相关因素, 尽可能减少因为政策因素而产生的影响。

20.1.3 资金类风险

开发一个新系统所花的成本可能并不大,但要收集原系统的原始数据,所花的成本可能要高于系统本身的开发费用。在项目建设期间,有可能出现资金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 这也是规划和资金风险的一个部分,要提前进行风险识别和给予风险分析,为规避此类风险做出相应的对策。

20.1.4 技术类风险

信息技术风险,主要是IT行业技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风险。IT行业技术日新月异,原来采用的先进设备三五年以后可能就不能满足新的应用要求,甚至不符合行业新的标准了,原生产厂商也不再继续生产,备品备件很难寻找,甚至原来的生产厂商也已不复存在。 原来采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软件已成为过时产品,失去了普遍性,无法与新的技术形成无缝链接等等。这些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在某种程度上很难预测,规避风险很难,无论是哪一个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20.1.5 管理类风险

组织自身的管理变革,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风险源。尽管现在的管理信息系统强调要能够适应政府部门和企业自身的管理变革,但因为伴随机构的变动而产生的职责变化, 会导致时间跨度较长的应用系统开发项目责任人产生变化,使项目最终进入到一种无管理状态。当今是管理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时期,政府部门适应形势不断变革无可非议,关键是实施变革时要重视变革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策略,以避免因为管理变革对项目建设工作造成巨大影响。

根据上述风险识别分析,在该项目建设的同时,对工程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要提前进行分析和防范,制订有效的识别方法、应对策略和管理方法,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正常、有效、安全、稳定的运行。

20.2 风险对策和管理

20.2.1 专业咨询机构协助进行项目规划

在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制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管理方法。风险对策和风险管理应从组织、规划、实施控制和应对方式、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针对分析结果有步骤、有计划的应对风险。

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表明,大多数应用不理想的信息化项目都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规划缺失对信息化带来的风险是毁灭性的,所以进行信息化规划是完全必要的。专业咨询机构介于系统实施商、软件开发商、技术服务商之间,处于中立的地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20.2.2 监理机构承担系统的实施控制

以往的信息化系统实施依赖用户(甲方)对实施方的监督控制和实施方的自觉自律来保证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但是由于甲乙双方天生的利益冲突性,这种方式很难保证系统实施目标实现,尤其是质量难以控制。这就需要专业的工程监理来承担这个任务。监理机构作为中立第三方向甲乙双方负责,保障双方的利益。

20.2.3 量化风险

习惯上,大家喜欢用高、低、大、小 来形容风险,这给决策者带来很大困惑,因此,在识别了风险以后,必须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例如:

1 、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2、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或损害是多大;

3、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可用项目进展阶段来表示)、地点、可能持续的时间、 可能影响的范围;

4、规避这些风险需要投入多少资源(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

5、当风险无法规避时,需要投入多少资源才能让损失或损害降到最小。

6、只有对风险进行了量化定义,才有可能在实施工作中有效的管理风险。对于事先没有估计到的风险,风险一旦出现,必须有能力快速识别和量化,并迅速的确定应对措施。

20.2.4 应对风险的方法

1、确定风险发生时的后备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员等;

2、定期检查风险后备资源的可用性和高效性;

3、确定风险检查时间表;确定并定期更新风险检查列表;

4、每月 风险事件排行榜;风险应对措施的启动机制;

5、定期检查并更新风险控制机制等。

  1. 主要结论与建议

21.1 主要结论

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实现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现代化、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也是一个城市科学、高效的顶层设计,对完善优化城市综合管理功能、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四川省、XX市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对加快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政府治理效率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水平。

21.2 主要建议

该项目是基于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框架搭建面向全县的城市运行高效管理平台初步架构,对于实现全县城市运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XX县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的高效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构建XX县智慧城市系统项目(一阶段),也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改变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促使全县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 应抓紧启动该项目的方案论证与建设。

主要建议:一是按一阶段项目为基础试点, 进一步开展智慧城市在城市大数据中心、 城市运行科学决策大数据应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精细化、便捷化应用建设,并加强对全县各个委办局的应用数据引导,避免各行其是、分散建设带来的浪费;二是为保证高质量、按时完成该建设项目,建议市、县各级政府对本项目给予必要技术、财力支持,确保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从而保证本次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举报/反馈

争做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宣传者。低碳生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领导干部带头选择绿色出行,带头步行上下班、杜绝公车私用、按规定标准出差下乡,真正把自己的身影融进人民群众。学习掌握、宣传低碳知识,提高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向身边人宣传开展“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意义和方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行动中来。让我们的家园多一片蓝天,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些文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