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兴能源  生物

丑举人高中,殿试时乾隆出对联刁难,他当场答出,乾隆:探花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4-0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国花瓷

近日有关于国花瓷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国花瓷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国花瓷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国花瓷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国花瓷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从古至今,无论男女从未停下对“美”追求的脚步,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审美。例如,宋朝时期,男子“簪花”便成为了一种风俗。又比如战国时期风流倜傥的宋玉,作为“中国历史上十大美男”之一,楚王对他十分青睐,封官加爵不在话下。

而清朝科举到了殿试环节,由皇帝钦点前三甲,科举考生们的容貌也将成为皇帝所考量的因素。

然而,在历史上却有一位“丑探花”,对此乾隆皇帝还曾调侃过他的相貌,但因这位探花才高八斗,最终以对对联的方式折服了乾隆帝。

貌丑才高,巧对对联夺探花

乾隆五十四年殿试,刘凤诰因书法超群、文采非凡,进入了科举前十,随后此份名单经过了皇帝御览。

每一份学子文章都由专人朗诵于乾隆帝面前,听过刘凤诰的文笔内容后,乾隆不禁生出迫切的爱才之心,传刘凤诰上殿问答。

等到刘凤诰站在皇帝座下时,乾隆却一时语塞了,原以为未至三十的刘凤诰该是一位风度翩翩的文人才子,没想到他相貌平平就算了,还是一个独眼龙,实在令人叹息。

以貌取人,实在不符合一位帝王的心胸,传出去还会惹得众人非议。然而,若要选为进士,又难免有碍观瞻。此时的乾隆忽然起了促狭之心,想要再试试这位才子的学问与反应。

打定主意后,乾隆便对刘凤诰说:“朕有心考察你是否为真才实学,当得起科举前十,若是才学平平对不上来朕的问题,进士之名便与你无缘。”刘凤诰心里明白,这是皇帝不满自己的相貌想要借此发难,却不得不应下考题。

乾隆帝故意奚落他:“独眼不登龙虎榜。”思考片刻,刘凤诰不卑不亢地对上:“半月依旧照乾坤。”意思是,半轮明月于夜空也可照亮乾坤大地,即使相貌有损,也掩饰不了自己的风采与志向。

听完此句对答,乾隆帝已是心中暗赞,接着又念道:“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话音刚落,才思敏捷的刘凤诰便对:“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

经过两轮交锋,乾隆帝已然不再为刘凤诰的独眼所烦忧,转而龙颜大悦,自己又得一名文采非凡,性情宽和的臣子。既然刘凤诰自比为“探花郎”,乾隆帝便朱笔一挥,成全了他的心愿。

其实,刘凤诰能取得探花实属不易。要知道在明朝时期,还有才子因为容貌丑陋而将状元位置拱手让人的事件。毕竟古人认为,容貌有碍观瞻,也是不利于皇帝上朝时心情愉悦的。

明朝建文二年,两位同乡学子进入了殿试,策对时王艮本是最优,但建文帝嫌其貌丑,便将仪表堂堂的胡广选为状元,而王艮只能位居第二。

为免落人口实,建文帝又让两人比试一番,结果王艮的才学还是更胜一筹,见此建文帝只好赐赠其为状元出身。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中提到过取士的标准是“身、言、书、判”。

简单阐述,所谓的“身”就是指形体相貌,这一点是四个标准中排第一位。“探花”与“状元”、“榜眼”都是不相上下的高才,只是因皇帝的好恶而名序有先后,因此容貌上乘确实在殿试中有所优势。

“探花”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登科的进士们有一项约定俗成的活动,便是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

首先,当朝会从进士中选出最为年轻貌美的两位男子为探花郎,于鲜花盛开的名园中领众进士赏景赋诗,最后共同用鲜花迎接状元。直到明朝,“探花”一词才成为殿试第三名的代指。

穷且志坚,身残不堕青云志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沧浪亭中,这幅对联亘古流传,短短几字便将大明湖旖旎的风光包揽其中。它的作者便是被乾隆誉为“江西大器”的刘凤诰。

乾隆二十六年,刘凤诰出生在江西省的一个村庄里,家庭的不富裕和年幼时期的丧母经历让刘凤诰格外好学,加上当时社会的境况默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刘凤诰开始了他漫长的读书之路。

十八岁那年,刘凤诰中了举人,以这个年龄中举可谓是青年才俊,大有一番天地。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在刘凤诰幼时,因意外丧失了一只眼睛的视力,伤痕也永久地留在了脸上,为此在贡士殿试那时,还差点让他失去了考试的资格。

当时,刘凤诰感到考试题目稍有棘手,下笔写文章便较他人迟缓,直到黄昏还没能写完,天色已暗加上视力不佳,眼看就要到了收卷的时间。

没想到,在场的礼部尚书常青格外欣赏刘凤诰书法之秀劲,特许他继续考试,并用蜡烛为他照明。

也是因为这份幸运,刘凤诰得到了与皇帝面见的机会,并被赐为“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在往后的供职生涯中,能力出众的刘凤诰一路升任,深得圣心。

嘉庆七年,刘凤诰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这一年,他遭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一次贬谪。事情是这样的:济宁州属有个童生,曾犯下小罪,失去了考试资格,此次居然冒充他人参加考试,结果被知晓的人暗中举报。

谁知这个童生在府衙中有些人脉,知县汪廷楷便应付过去,还允许他参加州考,知州王彬与汪知县颇有交情,虽知不妥,也只是暂时将童生扣下,没有按罪处罚他。此事引起了州考考生们的不满和愤怒,于是他们便纷纷罢考。

嘉庆帝知晓后,下令将知县革职,将案子交给巡抚处理。然而巡抚也被金银所“腐蚀”,不仅没有把知州和童生抓起来,反而对原告人员刑讯逼供,牵连到了许多人。

更可恶的是,巡抚还将借口蝗灾严重,将原本该打入牢房的知县放回原地去报复举报他的人。

刘凤诰也曾过问了这件事情,被嘉庆帝委任负责后续处罚,处理的结果却是底下官员不敬朝廷王法,肆意妄为。虽然刘凤诰并没有收受贿赂,但因为未做到及时上报朝廷,被贬为兵部右侍郎。

五年后,由于刘凤诰主持编写的《乾隆皇帝实录》大功告成,嘉庆帝龙心大悦封其为太子少保,此时正为刘凤诰最为风光的一段日子。谁知看似平静缓和的官场底下却是暗流涌动。很快,刘凤诰便走向了下坡路。

宦海浮沉,惨遭冤发配边疆

明清科举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通过考核后的才子分别被称为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其中,“举人”是士阶层与平民阶层的分水岭。

举人见到当地官员时不仅不用下跪行李,还会被以礼相待,触犯了国家法律时也不会被用刑。生活待遇上,由国家供给相应等级的衣食,还被免除了赋税。

哪怕在往后的会试、殿试都没有出色的表现,举人在这个位置上也能快活一生。所以《范进中举》故事里的范进在当秀才的时候被老丈人呼来喝去,中了举人之后岳父家再不敢冷面以对。

会试录取后的进士们便拿到了入朝为官的通行证,即便是位于进士正榜外的副榜举人们,也可以去当学校教官或其他低级官员,又或是入国子监为监生,获得国家一定的俸禄。

纵然富贵动人心,但科举之路对于每个读书人来说,都绝非一条平坦的大道,不论个人资质、家庭的物质支持如何,但论考场环境的恶劣,就会淘汰一部分考生。

譬如负责乡试的贡院,就是由许多窄小的隔间构成,完全阻挡不了酷暑寒冬,而考生们将在那里待上三天三夜,吃喝拉撒睡都只能在隔间里完成。

因此,没有一副健康的体魄和过人的毅力,光有才学也是够不着进士名额的。

如此困难重重的为官之路,让保证科举公平性以选拔真正的人才成为了历届朝代非常重视的问题。

清代对于科举舞弊的考生、官员的惩罚更是严酷。首先,便是由监考官吏带上枷锁在考棚外示众。

其次,就是被革除功名。如果作弊情节严重的,则会被施加刑罚。对冒名顶替、重金雇请、舞弊情节恶劣者,往往被发配充军,脸上还要刺上“烟瘴改发”字样。

而刘凤诰在官场生涯所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就与科举有关。嘉庆十四年,御史弹劾刘凤诰以学政之位在科举中徇私舞弊。

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一个曾为富商的官员为了自己的儿子能中举,重金贿赂了所有主持乡试的官吏。

当时正值刘凤诰监考,于是底下官吏便向刘凤诰呈上了富商儿子的两篇文稿,只是说此人十分有才学,又和自己家有渊源,恳求刘凤诰先指导一下文章,以便在乡试中取得好名次。

虽然此事不符合规矩,但只要不是透露乡试题目,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于是刘凤诰便应允了。然而此事很快在众考生中传开,没等揭榜,考生们便贴出了富商儿子中举的名单,还在上面作诗嘲讽监考官为官不正。

考生作弊的小抄

主管官员听闻此事已经被知晓,赶紧换下了富商儿子中举的名单,但这不过是欲盖弥彰罢了,刘凤诰的对家将此事上报了朝廷。

虽然刘凤诰没有漏题,但经过他指导的文章却十分符合本次乡试题目的要求,原因正是其他官吏因收受贿赂而告知了富商的儿子。

刘凤诰心知自己是被冤枉连坐的,然而作为职位最高的监考官,虽然没有接受贿赂,仍然难辞其咎。按律例,刘凤诰和所有被行贿的学务官员一起被发配边关。

嘉庆帝认为刘凤诰过于“念人情而轻律法”,干扰了为官选举最为重要的公平,不利朝廷清明的名声,而加重了惩罚,将其发配黑龙江。

潜心著说,嘉庆赏识归京城

最终,到达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的刘凤诰,面对着萧萧北风,消失的圣恩,心中充满了惆怅与悔恨。人生七十古来稀,自己已年近五十,还有多少岁月在人间呢?也许此后,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繁荣的京师了。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庆幸的是,当时的黑龙江将军斌静非常仰慕刘凤诰的才学,不仅在生活上十分优待他,还命令手下对他以礼相待。

知己的陪伴让刘凤诰重拾了生活的信心与希望,在职位上矜矜业业。嘉庆十八年初,刘凤诰受命查处“墨尔根城迁奴武装起义”一案。

当时,参与起义之人众多,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一时间人人自危,朝廷在这里渐失威信。

刘凤诰顶着压力与暴民的威胁,日夜不停地调查与调解,根据他所呈上的报告,清廷最终修订了改迁令,黑龙江地区所在的流放人员将不再会被送往新疆为奴。暴动的化解让嘉庆帝赦免了刘凤诰从前的罪名,并让他以平民之身返乡。

回到了宁静熟悉的乡土,朝廷的纷争已然远离,背井离乡的苦楚也随风消散,刘凤诰感觉到自己的身心平素未有的放松。此后,刘凤诰便潜心于史学创作中。

作为彭元瑞的弟子,刘凤诰在彭元瑞去世前完成《五代史记注》前十四册的基础上,他又完成了五十八册。

全部笔稿皆用墨笔,涂改、注释用丹黄笔,书写用端正楷书,点画皆遵照《康熙字典》。历经二十年之久,刘凤诰完成了这部很有史学价值的史书。

嘉庆二十三年,因刘凤诰有编写皇考实录之功,兼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嘉庆帝再次启用刘凤诰为编修于京城述职。三年后,劳累过度的刘凤诰眼病复发,告别了历经荣辱的朝廷,70岁时病逝于扬州。

结语

从一介寒门学子,到获得位及太子少保的荣光;从被皇帝斥责发配边疆的罪臣,再到历经三朝的老臣,刘凤诰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相貌受损、双亲早亡的经历磨砺了他的心志,流放苦寒之地的时光使他看淡了人生的荣辱。

虽然,大多数的平凡人未曾有过如此波澜壮阔的一生,但从刘凤诰的生平事迹来看,我们不难获得一个道理,在生活不曾眷顾你的时候,永远不要放弃自己,只有默默地耕耘与坚持,才能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也许柳暗花明处就在不远方。(史论)

参考文献

[1]周王.半月依旧照乾坤[J].教师博览,2007(01):33.

[1]李锦. 清代刘凤诰《集杜诗》研究[D].西南大学,2018.

[1]金莎莎. 刘凤诰杜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9.

[1]萧芳麒.乾隆难不倒刘风诰[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9(08):10.

保姆工资多少 http://www.cityruyi.com/lm-4/lm-2/2314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