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资讯

睡不好会变傻?有救了! 中科院深圳团队发现大脑睡眠质量调控机制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0-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数了几百只绵羊,还是睡不着……对于失眠,相信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数据显示,全球约10%-49%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在中国一线城市,平均睡眠总长不足7小时,睡眠问题已然成为全球性课题。

  不过,相比睡眠时长,人们逐渐意识到睡眠质量比睡眠总量更为重要。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畅研究员与美国布兰迪斯大学Leslie C. Griffith教授合作,利用果蝇这一模式生物,发现了大脑中调节睡眠质量的神经环路,进一步地解析了调控睡眠的神经机制,为应对睡眠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疗干预靶点及潜在的治疗策略,研究成果于10月24日发表于《细胞》(Cell)子刊《现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

  新生儿家庭,父母睡眠片段化。作者:闫薇

  五羟色胺(又名血清素)参与调控疼痛、情绪、食欲等。作者:闫薇

  2000年始,模式生物果蝇被用于研究睡眠的神经调控机制。果蝇的睡眠受昼夜周期和稳态的调控,也具有不同的脑电特征,随着睡眠的深度变化,对外界刺激的发生反应的阈值也提高。作者:闫薇

  探究睡眠质量的奥秘

  睡眠结构是决定睡眠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在正常的睡眠结构下,睡眠深、无起夜、无惊梦现象,醒来后会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而对于一些需要照顾新生儿,照顾病患,或呼吸道阻塞的人而言,夜间频繁醒来,对身体和精神都造成了巨大负担,同时可能伴随健忘、发胖、脱发等问题。

  “已有研究表明,在睡眠质量高的情况下,即便时间相对较短,也不会影响大脑整体的认知功能。相反,睡眠片段化则可能严重影响生理机能。”刘畅说。

  据了解,长期的低质量睡眠,可导致疲劳、学习和认知障碍,也是诱发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症、心血管疾病等的重要因素。

  在探究睡眠质量的奥秘时,研究团队关注到一类重要的神经递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