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力能源

盐城申遗“生态卫士”吕士成:守护鹤声飞过35年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3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59岁的吕士成一周“飞”了几个地方。

  记者联系的当天,他还在工作了35年的盐城“鹤场”,第二天就已经扑在临近地市的生态项目上;没几日,发来的定位又成了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等记者写完稿,他已经飞到了甘肃兰州。

  早年幸运地与鹤结缘,吕士成扎根鹤场,从需要不断学习的年轻人成长为“鹤场”场长,如今仍奔走在生态工作一线。记者只能与他在等机或者会议间歇多聊上一会儿。

  “鹤场”即是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丹顶鹤人工繁育中心,其所在的盐城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自从7月初盐城申遗成功以来,吕士成参加了不少国际会议,与大众分享湿地生态和鸟类保护的经验。

  不久前,吕士成还被评为盐城市首届“生态卫士”。临近退休的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大鸟,哪里需要就飞哪里。

  从1984年盐城响应国家号召建立丹顶鹤越冬地保护区以来,吕士成就在这里工作了。半路学成的他与珍稀鸟类打了几十年交道,出过不少相关的书籍,还是江苏省内鸟类案件的鉴定专家。由于常年工作繁忙,他只能把家中事务交给妻子。这位可能是盐城市最会照顾鸟类的专家笑着说,家中只能种些花草,“回家时间不固定,养鸟都会给养死”。

  与丹顶鹤结缘

  吕士成逐渐成为盐城市民口中的专家和鹤场“场长”实属偶然。

  他出生在江苏滨海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回想起与“国宝”丹顶鹤结缘,他十分感慨。在他的老家,由于没有大片的湿地和森林,周边鸟类很少。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参加工作。恰好当时盐城的环境保护办公室正在申请江苏生态农业调查的项目,许多的调查报告需要人力手抄。与鸟类研究八竿子打不着的吕士成于是被借调过去抄文件。又赶上筹备小组有两个名额到南京林业大学进修,吕士成于是被分配跟着当时国内最权威的鸟类学家学习。

  不久,他又得到机会参加国家林业部的鸟类培训班,并接下教学任务,学习编写教学资料。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丹顶鹤繁育基地在黑龙江的扎龙保护区。为了保护来到南方越冬的丹顶鹤,1984年,盐城建立丹顶鹤保护区。两年后,吕士成将丹顶鹤保护者徐秀娟接到保护区,徐秀娟从扎龙保护区带来2枚鹤蛋,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将2枚鹤蛋孵化并繁育下来。这也开始了吕士成与丹顶鹤一生的缘分。

  续写“真实的故事”

  1987年,徐秀娟因舍命寻鹤留下“一个真实的故事”,但人们不知道的是,那些真实的故事在吕士成和徐秀娟等人身上,一直在上演。

  保护区开建时,管理处还没成立,只有几间废弃房子。“路面到处是荒草,房子墙上全部是腐蚀的砖块,摸一下直掉灰。”吕士成和同事找了一处房间,门窗玻璃坏了,风一吹“砰砰”响,楼梯口有很多老鼠和蛇,十分不利于小鹤的孵化生长。吕士成就和徐秀娟用镰刀和小铲除掉周边的草,又用芦苇围成篱笆,铲一些黄沙,作为小丹顶鹤的活动场地。

  当时还没有高压电和保温箱,他们就做了一个人工土炕,烧草升温。“正是春天,没有什么草,我们就把草割掉晒干当燃料。”为保证孵化温度,在徐秀娟建议下,工作人员用橡皮热水袋烧开水,将鹤蛋放在医生出诊用的箱子里,并放两根温度计,由人24小时轮值观察。

  那些年,他们只能用这些“土办法”保护珍贵的丹顶鹤。孵化后的小鹤白天在外活动,晚上就在当地乘凉用的竹筐里由人看守。碰到小鹤生病,尚无经验的吕士成只能按照徐秀娟的建议,找医生按照人的方法处理。

  徐秀娟出事的噩耗来临时,吕士成正从事他的第一个课题,骑着自行车在江苏沿海进行鸟类调查。几十年来,吕士成一直和徐秀娟的亲人们保持着联系,和徐家三代人一同奋斗在丹顶鹤保护的事业上。

  用生命守护丹顶鹤

  “现在,保护区内丹顶鹤的孵化繁育还基本沿袭徐秀娟的方法,只是增加了一些精细化的措施。”吕士成说。

  盐城保护区所在的黄(渤)海湿地是丹顶鹤等400多种珍稀鸟类的栖息地。为保护生物种类少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当地实行退渔还湿、保护滩涂等系列措施,形成了大片无人区。而吕士成最喜欢去的就是这些地方。“要调研出真实的数据,必须去无人区。”他不顾艰辛,继续着徐秀娟用生命守护的事业。

  一次,吕士成顶着三十七八摄氏度的高温在沿海滩涂调研,地点恰好在某盐场附近。闷热的天气,他随身携带的淡水很快耗尽了,只能一边汗如雨下地坚持调研,一边寻找淡水。好不容易发现一户人家,门口有一个露天水缸。吕士成的兴奋劲还没过,就发现该户很久没人居住,水缸长时间未用,只有长时间积的雨水,上面浮了一层小虫子。“不能喝海水,又要马上补水,我们就把毛巾摊在水上,把虫子压下去,接点渗出的水喝掉。”吕士成说。

  正是熬过了这些大大小小的艰苦,吕士成先后攻破了丹顶鹤越冬地半散养繁殖研究、越冬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研究等诸多课题。

  为申遗不遗余力

  2019年7月5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项目名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它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该路线不仅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也最高。申遗范围包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等。整个盐城申遗范围总面积约26.9公顷,要处理同周边居民、企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吕士成介绍说,保护区成立有社区管理科,面向居民定期培训调研。吕士成也充分参考国际国内经验,对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每个保护区都有不同的特色和保护对象。湿地保护区外围地带可以适度做一些低强度、低密度、分布范围适度有序的养殖业,给水鸟足够的栖息地和觅食空间,我认为是可以的。”

  管理处也会与周边的企业、地方政府等相关利益方合作,参加一些湿地生态知识培训和宣传活动。

  作为林业、公安、海关等单位的特聘专家,吕士成也需要随同执法人员进行野生动物、鸟类盗猎案件的鉴定工作。“过去还会碰到不完整的鸟体需要鉴定,比如鸟喙、跗跖、一小堆的羽毛等。”他高兴地说起,“这条捕捉、收购、运输的产业链完全被掐掉了,近十年来(单位)都没有找我做过鸟类鉴定了”。

  身兼数职的吕士成,现在也活跃在大中小院校开设讲座,并相继出了几本科普类书籍。

  接下来,他将和保护区的年轻人一道,为盐城的中小学编制湿地科普教材,让人人都成为丹顶鹤等珍禽的家园守护者。

  对话吕士成

  人工孵化效果不如亲鸟孵化

  广州日报:影响盐城丹顶鹤未成功孵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吕士成:正常情况下,丹顶鹤受精后都能孵化成功。如果没有孵化成功,主要是受这边气候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响。破坏性的暴雨、台风,还有梅雨期,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广州日报:有没有一些措施来防护?

  吕士成:作为自然保护区,我们不愿意采用一般公园的做法,为丹顶鹤砌个房子。我们会搭一些简单的遮雨棚,但是湿度很大。遇到台风、厄尔尼诺引起的极端天气,还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广州日报:盐城在小鹤孵化成功率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经验?

  吕士成:过去我们采用三种方法同时进行,即机器代孵、人工孵化、早期自然+人工孵化结合。这两年,盐城保护区逐渐放弃了其他方式,而完全采用亲鸟孵化的方法。因为所有人工孵化出来的幼雏都没有亲鸟孵化的健壮,后者的成活率也更高。

  要像绣花一样耐心、细心

  广州日报:丹顶鹤在盐城保护区的成长过程中,最难的是哪个阶段?

  吕士成:最难的是丹顶鹤从出生到一个月之内。我们现在规定小鹤孵化基地不开放媒体参观。因为不知道来访者经过哪些地方,是否携带病毒等。第二,小鹤的喂料喂水都有固定时间。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丹顶鹤感到很惊讶,会发出声音,对它们有一定范围的影响,积累多了对其身体甚至生命都有伤害。

  广州日报:人工驯化的丹顶鹤融入野生种群,目前的成功率如何?

  吕士成:目前保护区的野放没问题。我们有适合丹顶鹤的野外环境,会定时野放。大规模的人工驯化有可能影响野外种群的行为机制、迁徙规律等。人工只是适度补充。

  广州日报:这个工作是比较枯燥的,有时候管护员得一天24小时守着。

  吕士成:是这样。管护员晚上把小鹤放在保温箱里,人员在隔开的房间睡觉。小鹤正常鸣叫的声音和睡眠的声音不一样,我们根据声音24小时守护。这个工作要像绣花一样耐心、细心。

  广州日报:您认为从事珍禽繁育、管护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特质?

  吕士成:最主要的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特别爱护这个行业和岗位。其次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鸟类相关知识、国家到地方的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条例等知识。还要有科学管理的能力,重要的科研技术支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广东经验可推广学习

  广州日报:您曾在广东从事湿地科考活动,对广东的湿地保护有什么建议?

  吕士成:广东地区做得很好,像位于城市边缘的红树林保护区等,有很多成功的经验。7月份,我们还来到广州的海珠湿地学习生态管理和教材编制经验。我认为广东应该多带动内地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推广先进的方法经验,提升他们的管理和科研效能。

  广州日报:此次申遗成功,对珍禽自然保护区的具体发展有哪些作用?

  吕士成:申遗会提升大众对盐城保护区的关注度和科研管理水平,尤其是生态系统检测能力,这对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要。申遗也会促进中国各地的湿地珍禽生态管护经验得到更多交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