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资讯

8万“海归”、1.5万外籍人才,广州高学历人才“磁场”有多强?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6-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近日,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的意见》,提出了19项创新举措,全力集聚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标志着广州正加快构筑具有高度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全球创新人才战略高地。

  人才流动有其自身规律。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愈是发达的城市愈能吸引优质人才资源的聚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人们的“用脚投票”,显现出城市释放出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截至目前,广州拥有377万大专以上学历人才、8万留学归国人员、1.5万人次来穗工作的外国人才,其中在穗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8人、“两院”院士97人(全职37人,占全省90.2%)、国家相关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598人(占全省55.8%)……如此多高学历人才的聚集说明了什么,广州人才“磁场吸引力”又来自何处?

  引才育才

  5年投入35亿元支持重点领域人才

  2016年11月,香港本地上市企业李氏大药厂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小羿博士在南沙区注册成立兆科(广州)肿瘤药物有限公司,专注研发肿瘤免疫治疗靶点药物,其本人更入选了2017年度“创新领军人才”专项。

  选择广州,依靠的不仅仅是“缘分”。这要归功于广州当年出台的《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简称“1+4”政策),在全国率先实施以产业领军人才为对象的人才引育工程。

  “1+4”政策5年投入35亿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12个重点产业领域内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每年支持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00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并将在穗工作的港澳和外国人才纳入支持范围,努力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自该政策实施以来,每年总申报人数均超过1万人,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产业人才团队流入广州。

  引人更要育人。自2011年起,广州市连续8年实施“菁英计划”留学项目,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性公派留学项目。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选派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优秀硕士研究生(不限生源地,包含在广州地区高校就读的港澳生源学生)到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并资助其留学期间的生活费用和往返一次的国际旅费。

  2017年,广州市将“菁英计划”支持申报范围拓展至全国“双一流”高校以及世界排名前200港澳台高校的广州生源学生。截至目前,累计投入约7800万元共资助270人,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优秀人才,被喻为针对青年英才的“天使投资”。

  未来,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培养人才,“菁英计划”将增设“基础研究青年英才项目”,面向在穗高校的基础研究和符合广州市重点产业方向的相关专业,通过奖学金等方式择优支持一批在校大学生。

  人才的“磁吸力”离不开一套科学开放的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体系。2017年,广州市出台高层次人才认定、服务保障、培养资助三份政策文件,以“高精尖缺”为导向设定112条认定标准,将广州市各行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划分为“杰出专家”“优秀专家”“青年后备人才”三个层次,并计划5年投入15亿元,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待遇、培养资助、资料津贴等一系列支持待遇。高层次人才认定不受国籍、户籍和身份限制,自2018年3月底启动认定以来已认定672人,其中港澳人才3名,外籍人才26名。

  最新出台的“广聚英才计划”,在优化整合各类人才计划和项目的基础上,对广州人才事业发展提出全方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为广州人才“强磁场”加码。

  扶才用才

  20年铸就“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第一品牌”

  每年底,来自全球的众多海外人才将齐聚广州,参加“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简称“海交会”)。

  这个被誉为“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第一品牌”的平台,其前身为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自1998年起,已连续举办20届,始终坚持“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的宗旨,吸引了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地区)近5万多名高级人才,向全国各地输送了近5万个项目,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覆盖所有海外人才,在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海外人才与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开启了海外引才“虹吸效应”。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新格局的发展,广州的人才工作更聚焦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沙自贸区先行先试探索粤港澳人才合作新机制,吸引港澳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端人才、产业资源、创新资源在南沙集聚。

  “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红鸟苗圃”“红鸟一起飞”“高校创业联盟”等一批人才发展平台相继建立并发挥作用。职业资格“一试三证”“一试双证”等培养评价工作稳步开展,引进美国、英国和港澳的三个职业资格培养评价体系,目前已有250多名青年学生通过“一试三证”模式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国际(港澳)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自贸区挂牌以来,共开展各类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约370场次,覆盖粤港澳青少年2.1万人次。目前,南沙已吸引来自港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区域4200余名重点发展领域人才落户发展。

  为了让粤港澳人才科技合作走向深入,广州更主动担当起平台枢纽的角色。

  在跨境人才合作项目方面,自2001年起广州市相继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香港海外学人联合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截至目前,市科技创新发展专项已支持广州市科研单位、企业对港澳开展人才合作项目153项,投入资金约2.2亿元,带动社会总投入约3.58亿元。

  在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方面,早在2007年1月,广州市就引进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正式落户南沙并给予大力支持,吸引了超过50位香港科技大学知名教授依托该院参与内地科研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去年,广州市政府与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签署了共同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协议。

  在共建高端科研平台方面,广州市依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优势科研力量,共建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并支持其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等共同组建具有世界一流专业技能的研发团队。

  粤港澳青年交流更加频繁。自省教育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2006年发起“粤港姊妹学校缔结计划”以来,广州市已促进缔结穗港、穗澳姊妹学校216对,近2年来穗港澳师生友好往来达2.6万人次。

  今年5月,广州在培正中学、朝天小学两所百年名校试点设立“港澳子弟班”,专门招收在穗港澳人才适龄子女,通过探索融合教育新模式,协助港澳籍学生尽快适应内地教育环境。同时探索三地互派师资交流任教,向港澳学校输出广府文化课程等,相关做法系全国首创。此外,还搭建“走进广州”实习平台,覆盖港澳台地区10所高校。

  优才留才

  率先发布“人才绿卡”制度

  对于人才既要“一见钟情”,又要“日久生情”,这就意味着,引进人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得要留住人。

  2016年2月,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对非广州户籍的8大类人才,在出入境和停居留、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9个方面提供与户籍居民同等待遇。其中,境外持卡人可购买自住房,子女可就近在公办小学就读,等等,较好地解决了港澳人才在穗发展的后顾之忧,让港澳人才切实感受到广州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去年,粤港澳大湾区代表性青年作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