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天然气

泰晶科技中报成绩不尽人意 职工薪酬及营业成本存疑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继2018年业绩下滑之后,2019年上半年泰晶科技的业绩愈渐恶化,收入与净利润双双大幅缩水,这或许与其决策失误不无关系;此外,其职工薪酬和主营业务成本也存在诸多疑点。

  2019年泰晶科技交出了一份不尽人意的中期“成绩单”,不仅收入出现了萎缩,归母净利润更下降逾八成,究其原因,则与其管理层对行业前景的预判失误不无关系。2018年其不仅没有察觉到国内晶体市场有“产能过剩”的隐忧,反而通过可转债融资继续加码产能投资。如今,泰晶科技产能无法充分释放,高额固定资产摊销大额吞噬利润,公司不得不品尝业绩断崖式下滑的“苦果”。此外,在《红周刊》记者翻阅泰晶科技财报后发现,其披露的职工薪酬和主营业务成本方面都存在不小的疑点。

  预判失误带来的“苦果”

  据泰晶科技2018年财报披露,泰晶科技2018年实现收入6.11亿元,同比增长13.21%;实现归母净利润3635.87万元,同比大幅减少43.66%。进入2019年,泰晶科技的收入端也出现萎缩,净利润未有改善的趋势,业绩持续恶化。据其半年报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2.56亿元,与上年同期减少21.96%;实现归母净利润431.18万元,同比大幅减少84.01%。

  泰晶科技的主要产品为各种型号的石英晶体谐振器,产品涵盖DIP晶体谐振器和SMD晶体谐振器,据历年财报,泰晶科技2016年~2018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6.30%、28.57%、24.23%,今年上半年更是创下19.88%的新低,毛利率的持续走低,也反映了该公司盈利能力在不断恶化。对此,泰晶科技在2019年半年报中表示“国内前期固定资产投资的产能释放,下游市场疲软不振,晶体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滑明显,公司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实际上,泰晶科技目前的业绩困境与其对行业前景的预判失误不无关系。泰晶科技在2017年12月发行了可转换债券,根据同期发布的《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介绍,泰晶科技将募集不超过2.15亿元,主要投资于TKD-M 系列微型片式高频晶体谐振器生产线(二期)扩产项目与TKD-M 系列温度补偿型微型片式高频晶体谐振器产业化项目。其还在该说明书中表示,“公司将循序渐进推进本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不会给公司产品销售短时间带来太大压力”。可见该公司当时对于行业未来的需求仍有较大的信心。

  然而,2018年其利润便大幅下滑,进入2019年,中报业绩也未能好转,继续同比大幅下降,对于业绩下降的原因,该公司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晶体市场竞争白热化,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供需失衡致同业不合理削价竞争;另下游市场疲软乏力,致公司新增产能释放缓慢,使得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利润下滑”。从前后两种不同的表述来看,显然该公司前期存在对行业前景的误判,因此募集资金大幅扩产,然而事到如今,泰晶科技不得不吞下这颗业绩大幅下滑的苦果。

  此外,令人担忧的是,泰晶科技还存在业绩上对政府补助的依赖。根据公司财报,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561.34万元、727.48万元、433.71万元,占当期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10.40%、12.58%、12.85%。可见政府补助占公司利润的比重不小。我们知道,政府补助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公司如果对政府补助形成依赖,绝非好事,若未来政府扶持的力度减小,补贴退坡甚至完全取消,都有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负面的影响。

  职工薪酬之疑

  应付职工薪酬本期增加额体现的是企业当年所有职工的薪酬状况,理论上其应该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中各岗位员工的薪酬总额相当才对,那么泰晶科技的职工薪酬情况又如何呢?

  《红周刊》记者从泰晶科技年报中提取了其应付职工薪酬本期增加额,其中2018年为11458.69万元(见表1),而其当年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的职工薪酬则分别为565.98万元和1659.72万元,同时研发费用中,人员人工费用为772.08万元。由此计算,2018年泰晶科技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及研发人员的薪酬总额共计约为2997.78万元。

  除了期间费用中的个岗位职工薪酬外,主营业务成本的人工成本则反映的是生产工人的薪酬。根据公司财报,泰晶科技2018年人工成本为6075.39万元。也即其2018年其销售人员、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研发人员及生产人员的薪酬合计为9073.17万元。显然,该结果与同期应付职工薪酬本期增加额11458.69万元相比有较大差异,两者之间相差2385.52万元。对于这巨额的薪酬差异,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就需要公司给予合理的解释了。

  少计材料成本之嫌

  《红周刊》记者在核算泰晶科技生产经营所涉及的原材料成本数据后发现,泰晶科技可能存在通过少计材料成本以粉饰业绩的嫌疑。

  年报披露,2018年泰晶科技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的金额为1.75亿元,占当期采购总额比重为52.03%,由此可测算出2018年的采购总额为3.36亿元(见表2)。主营业务成本方面,2018年材料费用为2.09亿元。扣除材料费用后,其采购金额中应该尚有1.27亿元结转进存货。

  当然,不排除其采购总额还包含能源的采购的可能,而能源的消耗主要体现在主营业务成本的制造费用中。根据公司财报介绍,2018年泰晶科技的制造费用为1.21亿元,主要系公司扩产,产能和生产规模扩大,折旧费用大幅增加所致。当年该公司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计提折旧金额就高达7145.47万元,即使不算制造费用中其他折旧等项目,其能源的消耗金额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4923.90万元。

  综合来看,扣除其可能存在的能源消耗,可以测算出2018年该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中至少有7763.74万元,仍然留在存货中,理应体现为库存原材料及各类库存产品材料成本的增加。

  存货方面,2018年年末库存的原材料与低值易耗品分别有4071.11万元与103.41万元,与上一年度末相比分别增加了754.82万元与62.51万元,扣除这部分增加项后,可以推算出该公司当年应有6946.41万元反映在产成品(包括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与在产品的材料成本增加额上。

  泰晶科技2018年年末在产品、库存品和发出商品合计11914.70万元,相比上一年度末同项目的合计金额8028.87万元,仅增加3885.83万元。考虑到存货中以上项目与主营业务成本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同样以材料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53.56%来测算,则以上3885.83万元的增加金额中,仅大致对应原材料成本2081.25万元。这与理论上的增加额6946.41万元相比,相差4865.16万元。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2017年采购和成本情况,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根据2017年泰晶科技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及其占比,可测算出当年采购总额为32889.10万元。泰晶科技2017年主营业务成本中材料费用的金额为17795.91万元,同样根据其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的折旧估算,其制造费用中的能源费用不会超过4686.76万元;存货方面,原材料与低值易耗品合计3357.19万元,相比上一年度末相同项增加金额1901.08万元。整体核算结果与上述32889.10万元的采购总额比,尚有8505.35万元差额。

  2017年末库存中在产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金额合计8028.87万元,同比上一年度末同项合计增加金额也仅为4221.70万元。如果以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57.33%来推算上述增加额中材料成本,也只对应2420.30万元材料成本。而这一结果相比上述8505.35万元的测算结果,仍有高达6085.05万元的差额。这就是说,该公司当期仍然有巨额的采购既没有体现在主营业务的成本中,也没有体现在存货中,那么这些材料又去了哪里呢?

  在A股市场上,不乏有公司通过少计成本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而泰晶科技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排除其有少计成本的嫌疑。不过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恐怕就需要公司给出合理解释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