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油气能源  石油

宝卷讲唱技艺的起源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7-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作者:尚永琪(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研究员)

  唐宋以后兴起并遍布大江南北、韵调各有特色的宝卷讲唱,是在讲经文、因缘文、变文等早期说唱文体和转读等歌咏技艺的漫长演变中产生的说唱文学。

  宝卷讲唱之渊源,与梵文佛经译为汉语后的讲说形式密切相关。1600多年前,鸠摩罗什在将梵文佛经译为汉语时说,梵文文本“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读经犹如唱歌,音调优美。但是译为汉语后,则完全没有了优美的歌体韵味。鸠摩罗什当年所言的这个缺憾,是其后的讲经说法者一致努力弥补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宝卷就是经典歌咏化努力的一种演变结果,是佛教讲经中的“讲故事”传统与对佛经转读的“歌咏化”传统相结合演变的结果,也是佛经讲唱方式与世俗教化宣扬手段相融合的结果。

  佛教讲经的“讲故事”传统,是变文和宝卷的滥觞。在佛教的传统义学讲经中,经义、因缘(佛教故事)是并行而讲的,其大概程序是先有经师读一段经文,然后由讲师来讲说这段,讲完后,再由经师读一段,然后讲师再解说,如此循环往复,这样就将经义哲理与因缘故事一并在讲说中随经文讲完。但是随着佛经讲论的发展,讲因缘故事逐渐适应化俗的需要,在两晋之际从佛教的僧讲中分化了出来。按《高僧传》的说法,僧人法事集会至夜疲倦时,就另请法师说法以调节气氛,缓解困顿,所说内容主要是“杂序因缘”或“旁引譬喻”,就是只讲故事,而不是以故事从属于经文,离开讲经义疏的讲因缘故事的文本和手段由此而生。

  而与讲因缘故事密切相关的文体就是变文。如果说因缘文仅仅是僧人讲经过程中的一种调节性的故事讲述,那么,变文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图文相配、歌咏相杂的生动讲故事方式。饶宗颐先生在《从“啖变”论变文与图绘之关系》中指出:变的意义从化身而来,神变是佛经中关于佛的神通变化的特殊名称。从现存的标有“变”字样的与佛经有关的变文卷子来看,“变”主要是讲神(佛)的历史的,讲神的种种变异以追溯教的历史、道的历史。那么,怎样达到这一目的呢?方法有二:一为画图,一为讲述。前者即是壁画变相,后者即可目为变文。从变的意义和功用来讲,变相与变文的关系是并行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表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