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太阳能

智能时代机器人写稿的伦理失范与重构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5-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摘要: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新闻业,人工智能的发展突出表现为机器人智能写稿。就其本质而言,机器人写稿是算法系统与媒体大数据内容的结合[1]。自新华社的快笔小新和腾讯的dreamwriter上岗以来,写稿机器人就被众多媒体加以应用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不容我们忽视的是机器人写稿在发展中也存在着相应的伦理失范现象并需要我们对此加以分析重构。

关键词:智能时代;机器人写稿;伦理失范;重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4-0000-02

机器人写稿的伦理失范

(一)算法推荐下的信息茧房效应

信息茧房的概念最早由凯斯·桑斯坦提出,其指的是公众只将自己的注意力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身上久而久之便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2]。在桑斯坦看来,个性化推荐看上去很美好,但生活在信息茧房里的公众却不可能考虑周全。就写稿机器人而言,虽然其利用算法与媒体大数据的功能可以实现新闻内容的瞬时判断和输出,在速度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是算法分发与个性化推荐的原则却不可避免的导致写稿机器人对用户所推送的新闻信息往往是高度同质化的,久而久之,用户的信息消费逐渐固化,其自身的先入之见随之不断根深蒂固,他们所得到的同质化信息也将让他们更加固执己见。在信息多元时代,信息茧房的危害不容小觑。正如彭兰指出,“如果所有人都被这样的茧房所束缚,公共信息的传播、社会意见的整合、社会共识的形成,也会变得日益困难”[3]。

(二)算法犯错难纠正,“黑箱”隐蔽缺乏监督

对于机器人写稿而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全自动化,在新闻写作中实现了写作主体从人工到机器的转变,虽然我们不可否认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和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其自身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观判断的能力所导致的不实新闻报道也饱受人们诟病。相比人工犯错可以及时准确的加以改正,写稿机器人的算法犯错更难纠正,而当其算法存在漏洞或是其算法在源头设置上就出现了错误而没有被及时发现修复之时,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则将更为广泛和恶劣。此外,机器和数据看似中立,但是其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被人操纵甚至滥用的风险。就写稿机器人而言,其怎样利用算法进行新闻生产和信息推荐的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不可见的隐蔽“黑箱”,后台不可见的新闻生产让机器人写稿缺乏了必要的公众监督,而这又在某种程度上为以侵犯公众隐私和侵犯新闻作品版权来借此盈利的一些利益集团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冰冷机器下新闻深度与温度的缺失

冰冷的算法和机器,没有深度的碎片化报道,不懂人类的感情,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一直是机器人写稿备受争议的地方。虽然当前已进入到智能时代,但是机器人写稿就目前而言仍然遵循着传统的“W+H”的报道原则,因此其笔下的新闻作品往往高度模式化和扁平化,在对信息缺乏深度理解的同时其生产的新闻信息也往往流于表面和肤浅。此外,借用大数据分析,机器人写稿有效的避免了人工干预带来的主观意愿,但这在另一方面又暴露了其客观性有余而人情味不足的弊端。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会在大灾大难面前感到悲痛,但是写稿机器人却不会。自身毫无情感的写稿机器人注定了由其生产的报道毫无人情味可言——在写稿机器人笔下,其将一切都简单地转换为了冰冷的数字和数据,而这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单一化、模式化和机械化报道不但不能带给公众任何的思考和感动,其还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类世界最为宝贵的人文精神有所反噬。

机器人写稿的伦理重构

(一) 人机同构,加强新闻专业主义

任何时代,人都是整个社会最为宝贵的生产力量。在机器时代,人的力量更为凸显。当前严重依赖于算法的写稿机器人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主观判断能力,这就更加需要加强人机同构,引入核查和打假机制,由拥有专业知识和较高媒介素养的人去给机器把关,在掌握算法以及超越算法的基础上去帮助机器对信息做出真伪判断,去帮助机器有效的避开数据陷阱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去识别新闻机器人的不实报道甚至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人为造假。此外,机器是中立的,但是站在机器背后为机器设计算法程序的人的价值却不是中立的。大部分时候,人的想法和态度,直接决定了机器对整个社会是做出贡献还是造成灾难。因此在机器时代,加强新闻专业主义,加强新闻工作人员以及媒体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人文素质修养,在商业利益追求与社会责任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 呼唤深度报道的出现,进一步挖掘机器潜力

虽然目前写稿机器人碎片化、机械化和单一化的新闻报道模式注定了其对新闻信息的深度挖掘有限,新闻报道的亮点和重点也不够突出,但是不可否认智能时代写稿机器人的出现确实将新闻工作人员从简单枯燥的低级新闻写作中解放了出来并让其有机会从事更高级别的新闻创作以及致力于更深层次的新闻真相挖掘与报道。在信息大爆炸和机器时代,对真相的渴望让我们呼唤深度报道的出现,在冰冷的新闻机器写作中,我们更呼唤有温度的新闻报道的出现。在未来的新闻创作中,深度报道能力和新闻的人文价值将成为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机器当道的时代,对机器的能力不断进行挖掘,使其更加智能化,改变其新闻写作报道模式,驱动其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中不断延伸,利用图片、表格、视频等多种可视化手段丰富其新闻报道的内容,借助人机一体的方式用新闻工作人员的感性引导机器自身的理性,让机器写作下的新闻作品更有深度和温度也将是下一步写稿机器人发展的新方向。

(三) 建立机器时代新的伦理与规范

技术伦理是机器时代的缰绳[4]。机器时代,我们所有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都是透明的,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所留下的每一个浏览印记都将让我们的个人信息变得可追踪和可利用。如何在机器时代保护我们自己的隐私,当机器犯错时,又是谁来为此买单?毫无疑问,在机器当道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建立起全新的技术伦理和法律规范,以伦理的道德约束和法律的强制执行来为技术这匹野马套上自律与他律的缰绳。2016年9月15日,为了更好的指导机器人设计的研究者和制造商如何对一个机器人做出道德风险评估从而保证人类生产出来的智能机器人能够融入人类社会现有的道德规范里,英国标准协会在英国牛津郡的“社会机器人和AI”大会上发布了《机器人和机器系统的伦理设计和应用指南》并明确提出了不许伤害、欺骗和令人成瘾等规范[5]。虽然英国颁布的这套机器人伦理指南是当前业界第一个关于机器人伦理设计的公开标准,但是相信随着机器的发展,会有更多关于机器伦理设计的标准出现从而为我们创建一个更为安全的机器使用环境。

结语

当下正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力发展的时代,写稿机器人的出现是时代和科技进步的表现。虽然目前而言机器人写稿存在着算法推荐下的信息茧房效应、算法黑箱缺乏监督以及新闻写作深度和温度的缺失等伦理问题,但是相信通过人机同构、对机器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挖掘以及建立机器时代新的伦理与规范,写稿机器人将更好的服务于新闻行业并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新闻报道与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 包海清.AI新闻可以不再“冷冰冰”?[J].青年记者,2017(23):111-112.

[2] 凯斯·R.桑斯坦.信息乌托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8.

[3] 彭兰.更好的新闻业,还是更坏的新闻业?——人工智能时代传媒业的新挑战[J].中国出版,2017(24):3-8.

[4] 彭兰.机器与算法的流行时代,人该怎么办[J].新闻与写作,2016(12):25-28.

[5] 英国出台历史上首个机器人伦理标准 给机器人上“紧箍咒[BE/OL].http://tech.qq.com/a/20160920/051755.ht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