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节能环保

建设双向“参与式”博物馆 争做文旅融合的排头兵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11-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大融合,在行动》文旅大融合系列报道

  建设双向“参与式”博物馆 争做文旅融合的排头兵 

  有一位年轻母亲给中国港口博物馆留言:“港博是我日常生活的第2个家,有新的展览就来看,孩子也经常参加馆里的活动,有时还可以在博物馆听一场民谣弹唱或摄影讲座。当然,捧一杯咖啡在馆里四楼的图书馆呆一下午是最幸福的事……”

  “中国港口博物馆在今年国庆6天开放中,平均每天人流量都能超过8000人,成为游客打卡热点。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于日前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如是说,未来,港博将以典藏文物贯通古今,以现代科技展示成果,以丰富活动传播能量,以优质服务吸引民众,努力成为国际型、专业性的港口行业数据汇总发布中心、港口文物资料收藏研究中心和港口文化展示传播中心,成为市民共建共享的“参与式”博物馆,争做文旅融合的排头兵。

  冯毅表示,今年正值中国港口博物馆开馆五周年,港博践行“参与式”博物馆发展理念,五年间共接待观众256.6万人次,讲解服务5180场,官方网站浏览量126万余次;举办了43期优秀展览;五年间,港博共举办社会教育活动351场;五年间,港博藏品总数达到11463件,世界第一台集装箱桥吊这样颇有特质的镇馆之宝让人眼前一亮。

  中国第一个以港口为题材的大型专题博物馆

  “海丝”名城宁波,“东濒大海、西连江淮、转运南北、港通天下”,既是有着千年文脉传承积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勇立潮头、开放开发、创业创新的活力之城。宁波其本身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发展的地位,都堪称中国港口的经典个例,是一个浓缩的“中国港口”。

  2014年10月16日,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在水秀山青、景致秀丽的宁波北仑区春晓滨海新城洋沙山麓、明月湖畔建成开放。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港口为题材的大型专题博物馆,而宁波也有了第一家“国字号”博物馆,有了诠释港口城市特质的全新文化载体。

  如今,矗立在洋沙山麓、明月湖畔,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设计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建筑造型取意鹦鹉螺,远远看着似帆似翅,也似一双仰望星空的眼睛,望见的是古今,通达的是天下;该馆作为专题博物馆,在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展示区域中,设置了“中国港口历史陈列”“现代港口知识陈列”“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和“港口科学探索馆”“数字海洋体验馆”等六个常设陈列和展区。

  冯毅说,中国港口博物馆取“港口”为立意之本,又适逢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时代倡议的提出,这是一个颇具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选题。建设一个与宁波城市特色相契合的港口专题博物馆,对于传承海洋文化,传播海洋文明,对于讲好港口和海洋的故事,进而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推动中国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历史性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展览语言重新组合呈现见证和记录文化景观

  “用博物馆的展览语言重新组合并呈现见证和记录文化景观的实物,是增强博物馆旅游吸引力的基本途径。展览为王就是对博物馆展览的重要性的直白表述。”冯毅告诉记者。

  “无论是固定陈列还是临展,都需要充分结合本地特色,这样才能搭建起观众对展览这种创造性文化产品的地域归属感,吸引更多的观众(游客)。”冯毅说,通过这些展项人们可以详细了解宁波港发展的历史脉络,搞清宁波这座因港而生的城市的前世今生。港博基本陈列《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就针对宁波港自身发展的特点,分别在春秋时期、宋元时期、近现代篇章设计了与宁波港有关的具体展项。

  梅山盐场纪念馆的建设也是一个实例。宁波梅山岛自古就是盐业生产重镇,有悠久的盐业生产历史,随着大规模开发建设尤其是国家级保税港区建设的推进,梅山盐场废场转业,盐业生产彻底消失,与之相关的文化景观濒临消失。

  冯毅说,对此,我们策划建设了梅山盐场纪念馆和主题陈列,把当时艰苦奋斗的人文精神提升为陈列的核心思想,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与之相关文化景观概貌,并对它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加以继承。

  冯毅认为,博物馆对于文化景观的记录和见证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具备说好故事的资源和能力,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记录历史、诉说典故也是观众或游客喜闻乐道的方式。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物馆文化景观建设,更需要坚持“港口”这张特色品牌。港博所在的宁波北仑是一个半岛城市,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在当地人民向海而生、与海争利、海洋开发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包含港口码头、灯塔航标、海防遗址,盐业渔业遗存等不同类型的独特的海岸线文化景观,而且沉淀下勇于开拓、善于进取的海洋精神。

  让博物馆成为游客和市民喜闻乐见的“城市客厅”

  在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文化与旅游“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博物馆文化景观建设寻求的是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将文旅融合之路从羊肠小道走成康庄大道。

  博物馆建筑一般都融合区域文化特质,成为所在地域文化景观的地标性建筑,并担负起提升文化景观品质和意蕴的重任。远远望去,中国港口博物馆馆体就像两个巨大的海螺,又似展开的翅膀和风帆。艺术感的曲线造型和科技感的幕墙材质,使馆体建筑充满了现代气息,视觉效果震撼,非常契合“港口”主题,成为具有旅游亮点的特色文化景观。

  除了博物馆常规的功能空间,内部还设置了图书馆、儿童绘本区、电子阅览区、文化商店、餐厅等功能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利用博物馆宽敞的阳光大厅,开放式地举办各类发布会、讲座论坛、高雅文艺演出,体现了博物馆综合文化体的特征。

  而以集装箱改造的可移动式博物馆体验店在福州“博博会”的亮相,也成为港博的重要创新,绿色、环保可重复利用的移动式体验店从展会现场回来以后,可安放在博物馆广场继续发挥作用,成为旅游服务载体和亮点,获得了大批游客的围观集赞。

  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播港口文化并重,中国港口博物馆如一部工具书,适合所有人翻阅。2018年10 月,中国港口博物馆服务大厅里竖立起一面十余米长的电子触摸屏,人们为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文物“魔墙”。“魔墙”里有500余件馆藏精品文物的内容,点击屏幕会回应以精美图片和文字介绍,还能提供下载和搜索功能。那些无法在展厅中展出的文物,走出库房“活”了起来。

  中国港口博物馆“市民客厅”的意识觉醒,所做出的努力尝试,会让市民耳目一新,丰富的体系活动不断刺激观众重新回到博物馆,参与并享受博物馆的服务。

  冯毅说,博物馆应更加主动地将古老的文明与当代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积极、专业地记录、见证、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收藏、展示、诠释中国精神、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应该成为新时代中国博物馆的重要职能。

  冯毅认为,博物馆应注重文化的专业性,民众的参与性,旅游的市场性,更坚持“本我”原则,找准公众定位,取长补短,建设“参与式”博物馆,走出文化创新之路,弘扬文化景观内涵,充实区域文化,坚实文化自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