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环保资讯

残疾人“说走就走”,何时不再难?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5-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社评】残疾人“说走就走”,何时不再难?

  本报评论员 林琳

  出行权是残疾人其他权益实现的基础,也是保障残疾人正常生活和质量的重要前提。连门都不敢出、路都走不顺,怎么去上班?怎么去坐公交车?怎么参观博物馆?

  5月19日,今年的中国旅游日和全国助残日重合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残疾人同健康人一样享有旅游的权利和自由。“给心灵放个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诸多残疾人来说,现实吗?

  5月19日,新华社刊发了一篇《如何唤醒“沉睡”的无障碍设施?》的报道,标题至少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无障碍设施是有的;第二,虽然有,但在“沉睡”中,需要唤醒。

  具体怎么“沉睡”的呢?比如,直升电梯长期故障维修、盲道被停车占用、斜坡通道直上直下、专用厕所堆满杂物……可见,别说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哪怕只是出个门,对残疾人来说,也并非易事。

  去年,《健康时报》记者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200人,结果发现,65%以上的路人表示自己一个星期没有在大街、闹市、公园等公共场合见过残疾人;22%的人表示有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没有在这些地方见过残疾人。而这还是北京的情况。

  是残疾人不愿意出门吗?

  媒体报道中的有些细节让人心酸而沉重。有双下肢残疾的深圳市民表示,自己已经练成了一些“绝技”,比如,把轮椅前面翘起来上台阶;只有三四级台阶要下的话,坐在轮椅上直接冲下去。这些动作的危险程度和难度系数可想而知,把残疾人逼成“极限运动达人”,是对一些城市无障碍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使用、管理的无情打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助残日已经是第29次全国助残日,29年来,我国助残的形式、内容不断丰富,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但仍需正视的是,有些助残工作的推进与残疾人的需求之间,尚有不小差距。

  类似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无障碍设施被侵占、被封存,无障碍设施“障碍”重重的话题,每到助残日都会被拎出来说道一番,而今年,我们依然在研究如何唤醒“沉睡”的无障碍设施。这说明,我们的无障碍设施仍停留在有存在、有数量的层面,在质量、实用性、管理使用等层面存在较多问题,让残疾人不能放心出行、说走就走。

  为什么残疾人的出行权受到媒体如此关注?

  必须承认,残疾人的就业权、受教育权、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等,媒体也都关注,相关的事件每每成为社会热点和焦点。比如,前段时间有视障人士报考盲校老师屡因体检标准受阻;有视障人士带着自己的导盲犬乘坐公交车,遭司机拒载。

  问题的关键在于,出行权是残疾人其他权益实现的基础,也是保障残疾人正常生活和质量的重要前提。连门都不敢出、路都走不顺,怎么去上班?怎么去坐公交车?怎么参观博物馆?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是照见残疾人权益保障、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是观察城市治理、社会治理水平的一个窗口,对待残疾人的态度、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是对城市温度的一种度量。

  去年,有关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得“人嫌鬼弃”的话题曾引起公众强烈共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